近年随着网络作家的兴起,网络作品不断涌现直至被人认可,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网上写文可以挣钱,网上写作也随之兴起,越来越多的写作平台如雨后春笋涌现,全民写作时代的已经来临。
儿时觉得写作是件很美妙的事,是值得热爱的。来网上写作,让人看到,也算是还自己儿时的一个心愿。最初网上写作追溯到高三,在第一个平台上写作,作品阅读量几个月一直保持在个位数,作者之间几乎不交流不互动,后来才知道那平台早已过气,很多设置几年都没有更新,俨然是一片死海。
于是,我找了个简易的看似休闲的写文程序——简书。于是,点开界面,各种推文,很是精彩,看得我眼花缭乱,一看就是大佬写得,我望尘莫及,先驻足观望吧,哪知一观望就是半年之久。

最初是18年初来到简书,恰逢几年一遇的大雪,雪域泽国,触雪生情,当即有感而发,写了《真蓝》残篇,总觉差些火候,不敢上传,便合上眼,待残雪化去,春来发枝,夏意盎然,方才苏醒,发表全篇,酝酿两个季节之久,本以为芬芳幽闭愈发香醇,该倾泻于灼热大地,给闷燥的空气散发空前清凉,哪知无人问津这片八月清凉之地,无人知晓我冰山一角的存在,果然真的是在热浪滔天的海洋里的冰山一角。初来这简书这片海域,我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
刚刚开张一瞬,自以为会带给一方莫大的凉意到头来却寒了自己的心,没事儿,不痛不痒。我貌似镇定自若,仍是把好文章看着眼里,却急在心里,好几天了,怎么才个位数的阅读量。
这片海域又不是一片死海,不像上一片海域大家都被汪洋抛弃,这儿为什么只有我,只有我如吹散的小鱼孤单影只?为什么有些小鱼随便摆几下尾,便招来各路小鱼小虾?
这片海域果然很神秘,不像他们初入海便如藤壶般寄生于鲸抑或贻贝吸附于海岩,一开始便安然依附着大鱼,从此别便安然度过大风大浪。我更愿掌握潮汐规律,深谙洋流节奏,自然地呼吸,随海飘零独善其身。然而,现实是我太渺小,小到让一波波小浪拍打至岸边,无法往大陆架更深处下潜,几经心里纠缠后,我也无意下潜,一次次被击退的我,一个人感受着海岸的四季与角落 ,浅滩的寂静与聒噪,浅海的绚烂与萧索。

毕竟涉世未深,生活学习一向都是浅浅的,浅浅的笑,浅浅的伤,笑的痕迹淡的可怜,伤不彻骨有点麻。恰逢毕业季的我,各种事涌了上来,无助夹杂迷茫,无暇也不大愿理会这片海域。这时该怎么办?很多大佬给出答案——看书。书太厚,我无心看书,便偶尔悄咪咪又踏上这海域,希望在黑夜寻觅着好东西,此一时彼一时,我专选轻松愉快的短篇消遣,心里稍稍踏实些。那一次,那晚,我张大了眼,在浪尖浮出水面,跃得更高,浪低落下,我不断下坠,但那瞬我分明看到远处的海面泛起阵阵萤光,我欣然提笔,写的仍是残篇。随即在找工作上终于狠狠栽了跟头,辗转几次,心怡的全落败。
那之后,我不再提笔,合上眼,带着点点惋惜,丝丝哀伤与无尽迷茫欲永别这片海域,即便心里仍有期待。
再睁眼已是去年四月(19年)。身世虽未浮沉但一张一翕之间,又是大半年,我仿佛离那晚海面泛光之物更近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