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会议目标。前段时间,我接到了一个大项目的会议邀请,要求项目全体成员参加。那我就很警惕,这不年不节、不前不后的,为什么这个会要求全体成员参加啊?是不是为了开会而开会啊?
然后我就定睛一瞧,他的会议目标是:交流项目交付中的问题。请听题,我再念一遍,交流项目交付中的问题。听完这个会议目标后,你知道这场会要干什么吗?不知道。怎么准备?不知道。
什么叫交流?怎么交流?交流到什么程度?谁交流?什么是项目交付的过程?过程的哪一个阶段?哪些问题?
什么叫这个会就开好了,是说一说就算了,还是必须形成一些todo?还是要做一个非常严肃的决议,甚至要修改预算?你看,这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在会议目标这个阶段,很多会议组织定得就不合格了,这就叫“不会开会”。那什么才算是会开会的人发出来的会议目标呢,我们来改一下。
A项目履约进程达到总进度的40%,在交付过程中出现以下三个问题,需要本次会议进行决策。
第一,甲方反馈,某个部件使用率不高,能否考虑去掉,并据此降低预算?
第二,甲方反馈,交付的A产品第三方的服务费用高于预期,强烈要求优化,能否协调?
第三,乙方,也就是咱们自己人的某个部门反馈,在交付此项目过程当中,参与人数过多,导致其他项目无法按期完成。能不能改变原有的协作流程,以便释放3~5个工程师,去跟进其他项目?
现在再来看一眼这个会议目标的部分,是不是立即心中有数,这个会到底是要干什么,也就好准备,能准备了啊。
当然,关于制定目标,有一个著名的SMART原则,我相信你们都没问题,所以在这里我就不讲了。
好,会议目标捋明白了,分解完了。我们把这三个目标列在这张图的左侧,如果目标比较多,你还可以列一下子目标。然后呢,根据每一个目标,你是不是马上就知道,哪些人跟哪一个目标是直 接相关 的?把 相关 人列上 ,一一 对应 。
同时,我们也能看出,这个会,它就不需要所有人都参加。不是强相关的人,就可以去忙自己的。你看,这会开得多得人心。
关于相关人,我要提醒,指的是那种责权利均相关。用俗话说,就是这口锅是谁的,谁背走。好事是他的,问题也是他的。来了就能定,定了就能干,这叫相关人。
而且,有些人未必是一一对应的责任关系,也可能是支持协助者,如果他不配合,这事就干不了,他也算相关人。
除此之外的人,尽量就越少越好。如果要通知别人参加,你就要想好为什么他们来,他们有没有参与感?他们来参加这个会议的目标是什么?比如说我们公司的很多业务会议都欢迎旁听,但是对于这些不是强相关的参会者来说,我们就要事先和他们明确,他们参加这个会议的目标是学习。
有了这个事前的共识,他们肯定就不会嫌这个会浪费自己的时间了。而我对他们的关注就是:你学到了什么?你在学吗?你学完之后有变化吗?你看,这也是一种实效,对不对?
参会人的体验
再来,第三列叫参会人的体验管理。
看图,第一个目标的第一个相关人老A,他来参加这个会,要调预算,要有变化,他的体验是什么?是期待、支持、喜悦,还是观望、抗拒、烦躁?是觉得自己被依赖、被需要了,还是觉得被压制、被倒逼了?
如果要实现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我们希望他的体验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怎样把他从现在的状态调整到我们期待的状态啊?你就可以再回去看看,我前面举的组织架构改革的例子。
你可以看一看,要影响一个人的参会体验,有多少种办法,会前会后。等一下,我们也会专门来讲,怎么用行为设计的方法来影响一个人的体验。
越大的会议,越重要的会议,这个连线图就越重要,它也越复杂,那你要处理的作业面也就越多,每一个作业面,在事后都能抻出一系列的工作事项来。
听起来很麻烦对吧?但是有一个好消息,就是这一套经验模型是能迅速积累的。同一类会议,你只要认真跑过一遍这个思考过程,你脑子里就有了一个基础模型,之后你就不用一遍遍重复画这个复杂连线图了。在这个基础模型上,你的经验就越跑越快,越跑越 全 面 ,最 后 你 就 变 成 自动 驾 驶 了,特 别 爽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