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仁东(七)

作者: 阿录0502 | 来源:发表于2024-06-14 04:43 被阅读0次

要建制这样一个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工程,很多关键技术只能一边摸索,一边自主翻新。

其中最难的就是索网的技术问题,射电望眼镜需要依靠索网的柔性伸缩来调整反射面,对钢索的抗疲劳标准要求很高,需要达到500M帕,而当时国内外的钢索,最大的也只能达到250M帕。

南仁东只得带着大家从基础材料开始试验,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用了整整两年时间,钢索的疲劳标准才得以解决。

22年里,南仁东孜孜不倦,努力学习力学、测控、水文、地质等知识,吃透了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

曾经有一次,要建一个水窖,施工方送来了设计图纸,却被南仁东迅速标出几处错误,打了回去。施工方很惊讶,这个搞天文的科学家怎么会懂土建?

面对别人的疑问,南仁东说过一句话:“你以为我是天生就什么都懂吗?其实我是每天都在学。”

FAST工程圈梁合拢那天,68岁的南仁东穿着工装,带着安全帽,第一个爬上高高的圈梁,像个孩子一样,迎着寒风欢快地环圈奔跑。

周围山上的上的6座铁塔,最低的112m,最高的173m,每一座安装完成,南仁东都要亲自爬上塔顶。他的学生说:“南老师爬塔,就像是在拥抱自己的孩子一样。”

然而,这个为FAST奋斗了半生的老人,在FAST支撑框架完成不久后就病倒了,他被查出了肺癌晚期。

其实,南仁东的身体早就出现了症状,因为怕耽误时间,他一直不肯去医院检查。用他的话说,多误一天工,国家就白白扔掉12万。

即便是查出癌症,他还是忍受着病痛的折磨,战斗在第一线。因为没有院士证,他申请不到医院的免费治疗。他没有钱,也没有时间治疗。

他的时间不多了,他在与自己的生命赛跑。他不敢吃鱼,因为没有时间挑刺;工作误了饭点,他没时间等师傅炒菜,直接刮菜盆子上的残渣。

2015年11月21日,天眼的眼球“馈源舱”安装成功,南仁东举起右手,遮在安全帽前,像是在对着“馈源舱”致敬,他的脸上带着笑容,眼泪却早已滚落。

2016年7月,天眼最后一块反射板安装好时,南仁东却遗憾地离开了现场,他的病情急转直下,被送去了北京治疗。

2016年9月25日,FAST终于落成。从开工到建成启用,这个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一共用了5年半时间。

农历8月25日,南仁东抱着病体,参加了“天眼”的启用典礼,他在FAST系统前看了又看,直到深夜,一如儿时观看天上的星斗,只是,他现在能看到的是比儿时更遥远的星星。

当年那个稚气的少年现在已经老了。2017年9月15日,南仁东病情恶化,与世长辞。这一年他72岁,离“天眼”成功运行一周年纪念日只差10天。

那个喜欢看星星的人走了,“中国天眼”成了他留给世界最珍贵的遗物。

(摘自本人头条文章)


相关文章

  • 2019-03-02 南仁东引用学习强国资料

    踏过平庸,一生为中国“天眼”燃尽 ——追记“时代楷模”南仁东 “天眼”之父南仁东,17日被追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 执着筑梦-南仁东

    文|简得飞兔 图|简得飞兔 南仁东 南仁东(1945年2月—2017年9月15日),男,满族,群众,吉林辽源人,中...

  • 荐书:《中国天眼:南仁东传》

    王宏甲:《中国天眼·南仁东传》创作谈 作者:王宏甲 《中国天眼:南仁东传》:王宏甲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记住这...

  • 七律 赞南仁东(新韵)

    温志龄 牵头科创竞尖端,跨越同行天下先。 爱聚炎黄德励众,情钟华夏智超凡。 留学欧亚声名赫...

  • 看星星的人

    看南仁东事迹,很受教育。科学家许身以国,不计名利、不畏艰辛、踏实奋斗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 “南仁东在最艰难的时候...

  • 漫天星河中有一颗星星叫做-南仁东星

    由于最近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写人物,老师给了四个人物选项,其中就有中国的天眼之父-南仁东,当我看到南仁东的名字之后,毫...

  • 仁耀东方——纪念南仁东先生

    (文学与新闻学院作者:吴艳函) 踏平坎坷艰难寻‘它’,埋进深山志在高远。——人民日报官方微博 他的政治面貌一栏写...

  • 人物演讲——南仁东先生

    如果地球有双眼睛,那么就可以通过Ta了解世界,探索星空,走向宇宙 那么Ta一定是在中国。在中国贵州。 此时,相信大...

  • 天眼

    高原架设一银锅, 宇宙星辰尽眼收。 智者南仁东伟业, 神人问候不发愁。

  • 2022-01-09

    七律·缅怀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幸入清华志太空,学成事业建奇功。 茫茫宇宙繁星探,片片球晶射电逢。 古有人才夸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南仁东(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hzmq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