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育常识》第六天

作者: N1252杨红梅 | 来源:发表于2019-09-15 23:36 被阅读0次

            让教育回到常识,以常识作为教育的基础和起点。之所以倡导教育常识,是因为那些遍布世界的令人心痛的教育,几乎都与对常识的遗忘、对常识的违背和扭曲有着或明或暗的关联。

            今天阅读了第4节《人只能自己去活着》

            生而为人,我们生命存在的最大特征是能够跳出自我,把自我的生活本身作为对象加以审视和审查省察,会为自己的"活着″树立一个标杆,所有的行动都是朝着这个标杆的直跑,并不时依照标杆,对自己活着的状态和品质进行评判,这种评判本身就是活着的证明。

            人只有具备对活着本身进行反思的意识与能力,才是真正的活着。

          叶澜说,人永远只能自己活着。即使人身陷囹圄,失去的只是人身自由,依然有选择并坚守自己信仰的能力,依然在进行纯粹独立自由的思考。

            人性中还隐藏着另一种基因,替代别人生活的欲望。替代的结果就是强加和剥夺,把自己的生活方式强加给他人,剥夺别人"自己活着"这一天赋的权利。

            但"被活着"是暂时的现象,"自己活着"才是永恒的本质。

            正如海德格尔所说,人的存在不是存在,而是"去存在"。"去″意味着主动性的趋向,是在主动的选择和行动中体现出的存在。有多少主动性,就有多少存在和发展的可能性,丧失了主动性就失去了更多存在和发展的可能性。

            教师是这个世界上最可能也最容易替代他人的那一类人。有角色而来的天然的优越感,也为了履行教育者的职责,完成教育的任务,我们常常忍不住用自己的问题去带学生的问题,用自己的观点替代学生的观点,用自己的思考替代学生的思考,最终培养出无独立人格的学生。所以我们教师一定要防止用自己的教代替学生的学,有时我们认为给学生一些整理好的复习提纲利于学生提高复习效率,其实却扼杀了学生主动获取整理知识的能力。教育不是替代学生选择,替代学生思考,而是赋予学生选择和思考的能力。对于作为生命存在的个体学生而言,教育唯一能做的不是期待他活着,而是促使他拥有更好的自己去活着的能力。

            我们要教会学生的是自己给予自身,自己丰富和发展自身的力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读《教育常识》第六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iatu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