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黄巢、李自成战术,石达开还有一丝成功的希望。大范围以及远距离机动作战,席卷大江南北,打破清朝秩序,等待机会来临,这才是上策。
161年前,翼王石达开来到大渡河,这里成了他人生的终点。一代战神,石达开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会栽在岭承恩的土司兵手里,可谓是虎落平阳被犬欺。
大渡河畔全军覆没,标志着石达开创业6年失败,英雄陨落。那么,为何石达开会失败?这是一个长期热门话题,争论不休,莫衷一是。
如果从战略、战术角度看,如果石达开能采取黄巢、李自成的战术,他还有希望取得成功,或者说能创建出一番事业,即便最终失败,影响也会大很多。
黄巢、李自成是什么战术呢?答案是先采取“流寇战术”,在大范围、长距离内机动作战,时机成熟后便建立根据地,全面与唐朝、明朝死磕。
黄巢起义,从山东曹州开始,先纵横黄河流域,扰乱北方。旋即,黄巢快速进军江南、岭南,甩开唐军围追堵截,然后攻克广州,号称数十万大军。
从广州北上,也是快速进军,裹挟民众,不轻易与唐军交战。时机成熟,黄巢才一举打垮高骈,使其不敢轻易贸然追击,最后杀入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如果不是贪图享乐,黄巢能乘胜追击,将逃亡川蜀的唐僖宗捉拿,也许他建立的“大齐”就能站稳脚跟,甚至统一中原。
黄巢起义虽然失败,但唐朝已经分崩离析,各地节度使权力更加大,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907年,黄巢部将朱温,取代唐朝,建立“后梁”。
李自成也是如此,从陕西起义,便采取机动作战,与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等人一起纵横中原,并多次抵达江南一带,将明朝搅的天翻地覆。
长期的流动作战,李自成也多次被洪承畴、孙传庭、卢象升等名将击败,却总是能东山再起,最终在郏县取得大胜,灭了孙传庭主力,旋即入关建立“大顺”。
1644年,李自成东征,进入燕京,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灭亡。此时,如果李自成懂得约束部将,管好刘宗敏,不去招惹吴三桂,说不定下一个王朝就是“大顺”。
从能力以及个人威望上看,单干之初的翼王石达开,与黄巢、李自成都是一个档次,是全军的希望所在,号召力很强。不过,石达开更胜一筹,至少这个时候阵营内部还没人敢叫板翼王。
黄巢、李自成、石达开,都是以失败告终,但又不一样。黄巢、李自成是因为在接近胜利的时候,放飞自我,没能抓住机会。石达开则是一开始就错误,作战方案不给力。
说起石达开战术,许多人都说是“流寇战术”,其实并不准确。单干之初,石达开并不是流寇,而是一直想要建立一块根据地,否则也不会长期在江西作战,救援自己打下的基地。
江西作战失败,石达开攻入江浙,衢州城下耗费三个月时间。攻打衢州受挫,石达开又打福建,试图经营杨辅清打下来的闽北,以此作为基地。
福建失败后,石达开又回到江西,重新策划进入四川,建立川蜀基地。可惜,石达开非要半路攻打宝庆,全军拖家带口,十几万人围困宝庆3个月,结果被湘军反杀,狼狈逃到广西。
进入广西后,石达开已经没了昔日雄风,威望也一落千丈。从此,石达开暂时陷入“流寇作战”的怪圈,在西南五省到处跑,被清军围追堵截。
1863年,石达开稍微有点实力,又想着攻取成都,建立根据地。结果,石达开在大渡河畔被岭承恩、王松林的土司兵困住,无奈选择“请降”,受凌迟而死。
可以说,石达开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太执着建立根据地。其实,建立根据地并没错,也是建立霸业的必经之路,但也得考虑自身实力,以及客观条件是否成熟。
石达开为何不能先建立基地?很简单,本身实力并不具备。石达开带着一堆家属行军,一旦攻打城池,与清军死磕一个地方,就容易陷入消耗战,被活活拖垮。
武器没有出现质的飞跃,镇守城池的将领只要坚守,进攻一方短期内很难攻破城池,除非力量具有碾压优势。
安市之战,李世民御驾亲征,十几万唐军围攻一座小城。结果呢?李世民浪费了两个多月,连城门都摸不到,唐军在城外修筑的土山还被高句丽摧毁。
拼消耗,唐军后勤不行,越打越吃力,还可能重蹈隋炀帝的覆辙。如此,李世民无奈退兵,回来还得给死去的魏征认错,重新给他修缮墓碑。
以“贞观之治”的国力为支撑,李世民尚且不好打攻坚战,何况是拖家带口的石达开军团呢?一旦陷入消耗,没有固定基地的石达开,只会越来越弱。
败仗一旦打多了,不但兵力消耗大,自己的威望也受到质疑,将士不再相信石达开能成功。如此,石达开别说创立霸业,连自保都成问题。
那么,创业之初,先采取“流寇战术”有什么好处呢?答案是,壮大自己实力的同时,打乱清朝的统治秩序,让地方势力崛起,然后在群雄混战中寻找机会。
黄巢为何能攻克长安?机动作战,沿途招募兵马,劫掠富庶之地,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
唐朝想要围攻,只能靠各地节度使,但节度使会保存实力,不会与黄巢起义军死磕,免得将来被朝廷扑灭。单纯靠唐朝直属兵马,想要长距离作战,后勤补给就是问题。
同样大范围作战,黄巢、李自成都能有办法筹集粮食,打着“均田免粮”,或者“均贫富”的旗帜,然后“劫富济贫”,这招屡试不爽。但是,朝廷却不能这么做,否则自己挖掘根基,灭亡更快。
黄巢起义虽然失败,但各地节度使更加强大,离心力更强。如此,黄巢部将朱温才能建立“后梁”,因为群雄混战,机会多,朱温不用独自面对唐朝,回旋余地大。
石达开也是如此。单干之初,太平天国依旧在,清朝八旗、绿营,以及湘军的主力都在围攻太平军,陈玉成、李秀成的压力很大,却为石达开赢得时间。
石达开单干6年,从未遭遇清军主力,曾经的老对手曾国藩、胡林翼,再也没有跟他有交集。可以说,石达开面对的清军,都是二流、三流,想要阻止翼王大范围作战,难度很大。
再则,石达开擅长的是运动战,而不是攻坚战。死磕一座城池,石达开没有足够的粮食以及补给,无法拼消耗。机动作战,打着“均贫富”旗帜,不但解决了粮食问题,还能吸引民众投军,壮大力量。
清军主力死磕陈玉成、李秀成,谁来迎战石达开呢?清朝八旗、绿营兵本来战斗力就弱,又是分散布防,无能为力。北方僧格林沁,还被捻军拖着,力不从心。
更关键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攻打广州,以及京津一带,清朝自顾不暇。如此,为了阻止石达开,清朝只能放权给地方士绅,让他们办理武装。
地方武装,跟朝廷直属兵马有矛盾,且不好出省作战,更别说让他们相互配合作战,采取联合行动。如此,石达开便可以跟黄巢一样,将清朝搅乱,打破清朝秩序,并“培养”出群雄,然后在混战中寻找机会。
可以说,面对统一的清朝,石达开进行攻坚战,一开始就想建立基地,这方案行不通。即便石达开能拿下一些城池,也容易陷入包围之中,无法壮大。
石达开想要成功,应该先打破清朝统治秩序,让清朝失去对地方的控制能力,然后建立一块基地,在群雄逐鹿中寻找机会。此种战术,成功概率比较大。
退一步说,石达开即便失败,所取得的成就也会更高,历史影响更大。
历史上,赫连勃勃的创业故事,也可以作为参照。赫连勃勃在朔方起兵,与“后秦”姚兴叫板。此时,赫连勃勃实力很弱,即便多次击败秦军,也没有立刻建立根据地,还多次拒绝部下建议。
赫连勃勃给出的理由是:机动作战,这是我们的优势。一旦建立基地,有了固定的城池,我们将陷入秦军包围之中,自缚手脚,灭亡就不远了。
长期机动作战,赫连勃勃不断消耗秦军,加上姚兴还要对付陇西“诸凉”,以及北魏,对他实在力不从心。如此,赫连勃勃不断壮大,建立“胡夏”,还夺取了刘裕好不容易才攻占的长安,一度成为关中霸主。
如此看来,以赫连勃勃作为参照,石达开先机动作战,然后再建立基地,还是有希望取得成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