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道德经》
道德经里面的“我”(三)

道德经里面的“我”(三)

作者: 们那们那个们那那 | 来源:发表于2021-08-07 06:00 被阅读0次

    道德经里面直言“我”(老聃)的有三章,20、53、67。另一章(第17章)是关于百姓的章节,另外单列。

    《道德经•第20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美之与恶,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傫傫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澹兮其若海,

    飂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我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这一章算是老聃的个人简历。他坦言:

    自己的内心是孤独的、混沌的、愚顽的;

    他没有朋友,也无用武之地。

    他的内心同时也是矛盾的:一方面他不愿意混迹于人群,另一方面又跟普通人一样,普通人畏惧的,他也畏惧。

    他虽然穷困但是似乎并未潦倒,对于人世间的热闹、光彩、聪明他并不在意,现在他只有一个欲求:贵食母。

    贵食母,以食母为贵。食母,食物的来源。换句话说:他唯一关心的就是解决吃饭的问题。

    当然,这样解释或许是实情,毕竟刚辞去公职,没有亲人和朋友,年纪又大了,只有一头青牛相伴,再无更多细软。“为腹不为目”是当务之急。而“贵食母”更像是一个隐喻:人的生命得以维系的那个东西。

    写到这,这一章戛然而止。

    接着看《道德经·第53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

    唯施是畏。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

    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

    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这是老聃的一段游记。

    我清楚的知道:一定要走大道,要是象那些投机取巧的人一样走捷径,很容易误入歧途。我边走边想着朝廷的腐败、国库空虚,又想到朝堂上那些穿着锦绣衣服,佩带锋利宝剑,享用精美饮食,财货绰绰有余的家伙,看到田园荒芜,不禁感叹,他们就是强盗,他们不走正道啊!

    《道德经·第67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

    夫唯大,故似不肖。

    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日慈,二日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

    俭故能广;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通常对这一章的第一句的理解就很有问题。大都把“天下皆谓我道大”理解成“天下人都说我讲的‘道’很大”。

    问题在什么地方?

    看看老聃的个人档案就可以知道了:生卒年不详,具体政绩或科研成果等除了道德经并无其他,职位是守藏史,最有名的一件事就是孔子年轻时候拜访过他。

    而道德经是在他辞职以后为了过边关临时写的,随后就隐退于江湖再没现身过。

    可见,老聃及其“道”怎么可能在他给关尹留下道德经之前就已经名闻天下、尽人皆知了呢?

    所以,这一章还得从头再来。这章说什么呢?

    天下人通常都认为自己的观念是最正确的,这种想法似乎不大对。

    就认为只有自己的才对别人都错,所以才有问题。

    如果有大家公认的真理,那么这世上早就不会有那么多分歧了。

    我有三个思想法宝,时刻保持着。一是慈爱,二是俭约,三是不冒失地做别人没做过的事。

    因为慈爱才能够生起勇气,因为俭约才能够结余;因为不冒失地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所以能够使事情得到长足发展。

    当前的情况都是

    舍弃慈爱而冒然蛮干,

    舍弃俭约而力求有余,

    舍弃谦让而争取领先,

    这是自寻死路。

    以慈爱来说:

    用于反击就能获胜,用于守卫就能牢固。

    如果说上天要去救助一个人,一定是用慈爱来保护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里面的“我”(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idwv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