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日
从天津回来已经半个月了,我却始终没去婆婆家。尽管婆婆经常在我家楼下坐着,我出出进进我们都能见着面,但这要是和自己妈家住一个小区,是不是早就去了。何况我表面上大家还都认为我是不错的儿媳,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做的很不到位。
网上网下经常听到一些儿媳妇吐槽婆婆的种种“罪行”,每个人说的是否夸大其词,客观公正我无法判断。但我觉得作为儿媳的我,对婆婆的事没有对爸爸的事上心这应该是事实。在婚后这20多年里,婆家对我的付出远远大于娘家对我们的帮助。而我依然是对自己爹的事重视,对婆婆的事忽视。
这话只能自己偷着说,如果老公这么说我,我是不接受的,还会强词夺理,举例说我对他妈如何如何地好......从这一点看,人都是自私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有人极度自私,丝毫不顾及别人的感受;有人轻度自私,还能兼顾别人的感受。完全如雷锋一样忘我无私的人几乎没有。
何况我有意无意地塑造的个人形象还不错,在外人眼里还算好儿媳那堆的,其实我也没做什么。只是家里家外、人前人后很少说婆婆的“不字”罢了,平时的表现形式就是比较尊重婆婆,经常对外宣传她老人家对我们的无私付出。
由此可见外界对好儿媳的标准实在太低。只要不到处讲究婆婆坏话、对婆婆客气尊重就是好儿媳,至于在家帮不帮助婆婆干活,没人看见这个。你再能干,再给多钱,整天怨气冲天,婆婆也不舒服,也不会夸你。
回来这么长时间,我去肇东看爸爸一次,去姐姐家小院一次,然后就是和这个聚会,和那个吃饭,忙的不亦乐乎,就是不安排时间去看婆婆。
为了给自己良心一个交代,也让婆婆别太失落,我决定晚上请婆婆到我家来吃饭。于是早晨我去早市买好菜,下午早早就回来,简单做了几道菜。婆婆高高兴兴地来了,我们仨人边吃边聊,气氛融洽温馨。这么简单的事就能让婆婆如此开心,我却迟迟不做。
我发现我也有拖延症,想好的事就不马上办,儿子的拖延症就是随我。我还叭叭地告诫别人做事要有计划性、要有执行力等等。我想一个人如果遇事能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去过度挑剔别人身上的毛病,这个人就是受欢迎的道德楷模。引用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中的一段话:“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我把“人民”改成“别人”)的人。”
但一些人的通常做法是遇到矛盾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找出别人身上的毛病,而不愿意去反思自己有什么过错。总感觉自己做到了仁至义尽,他人却是忘恩负义。这种想法越强烈,幸福感就越低下。
我的好同学LXX,高中时我俩是同桌,她学习比我好,考上山东一所大学,毕业后回哈在中等专业学校当老师。我们俩有很多相似之处:如目前都是教育工作者,从小都是出身于工人家庭,父辈都是文化程度不高的技术工人,原生态家庭都是三个子女,另外我俩还同年同月生。
而且不约而同地同年同月结婚,只是她女儿比我儿子大一岁。我们结婚时也都和婆婆住在一起。只是我住了七年,她却住了18年,直到婆婆86岁去世止。我曾无不佩服地说:你真行,太包容了,还不攀其他兄弟(三个大伯哥)。
更可贵的是,她从不以功臣自居,和我谈起这些事,也是轻描淡写的说:“婆婆一直能自理,我也就是给做做饭,最后婆婆有病住院,时间很短就过世了,所以我也没做太多。期间婆婆也去过别的儿子家小住,但最后她还选择常住我家。至于为什么不去别人家住,我婆婆不说,我也不问。”
诶呦我的妈呀!这觉悟太高了。有的人就是婆婆给她做饭,她还嫌不干净、不好吃。伺候她,她也嫌不周到、不细心。这就是人与人的差距啊!咋就这么大呢?
看看一个和婆婆生活了18年的儿媳妇,没有一句牢骚和怨言不说,竟还说自己没做什么。这是何等的境界和人品,不用我费脑筋想词大赞,大家也能看明白吧。要是矫情的人和婆婆生活别说18年,18个月、就18天她都受不了。还会有吐不完的苦水和报不完的委屈。好像全世界只有她遇到恶婆婆了,自己做的那是完美无瑕啊。
我结婚时我婆婆53岁(和我现在同岁),而且我婆婆比我现在能干多了,做饭看孩子啥都行。而我同学结婚时她婆婆就68岁了,比我婆婆整整大15岁,身体也不太好,除了能自理干不了太多活。即使这样我也没听见我同学抱怨,而是心安理得且情绪稳定。
我们的影视作品能不能塑造这样的,对事业充满责任、对家庭充满真爱的理性、睿智的中年妇女形象,让大家学习、效仿。这才是运用主流媒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何况这样的典型不是没有生活原型,就是编导不去挖掘,不想塑造。而是一门挖空心思地想:演啥收视率能高,能赚大钱。所以满荧屏都是丑陋不堪的恶婆婆、矫情丈母娘。
这俩人没有一个省油的灯,都蛮不讲理,好像那就是我们中年妇女在家庭中的形象。用我们学校校长开学第一天说的一个词形容最贴切——搅屎棍子。这种人现实肯定有,但她是我们中年妇女的主流吗?我们多数人有文化、有教养,在家养小赡老,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同时在外边也认真努力工作。
但影视作品偏偏对男人出轨,小三插足的话题情有独钟,百般演绎,却从不厌倦。
网友评论
其实婆媳之间那些事没有那么夸张,只不过是传统遗留的一些说法影响了咱们的思考方式。
都觉得“婆媳是天敌”,所以人们很容易对号入座,其实从没有考虑过爱人的感受,或者说换位思考。
我结婚十年,和婆婆在一起十年。以前老人家受她姊妹挑唆对我一般,但现在她说我是女儿,我爱人是她女婿。我对老人的原则就是无愧于心和力尽所能。
不留“子欲孝而亲不在”的遗憾就足矣。
我们总归是平凡的人,所以,我们喜怒哀乐,我们有偏向,我们有各种对或不对。但不论怎样,我们在思考在自省,我们就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