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车水马龙的沙洲尾街头,一间透着暖黄光影的商铺吸引了我,抬头看,“风度书房”的灯箱招牌很是醒目,右上角还有“小书房,大风度”的字样。透过宽大的落地玻璃,可以看见里面竟然摆放着满墙的书籍。对于嗜书的我来说,怎能不入内一探究竟呢?
风度书房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无人值守、有人管理和读者自助服务,是全开放、高品位的自助实体图书馆。我按提示刷身份证(市民仅需身份证、借书证、借书证二维码三者其一便可进入)走进这间风度书房沙洲四路分馆。一进书房,最吸睛的是馆内一个巨型书架,书架占据了三面墙,长约6米,高约3米,斜格子造型的书架上整齐有序地摆放着品种繁多的各类书籍。书房环境温馨舒适,青翠的盆栽,设计独特的灯饰,柔和的灯光都让人感到宁静舒适,的确很适宜专心致志地阅读。此刻,馆内早有不少市民在看书,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有学生有白领,却没有丝毫喧闹声。我想,是阅读提高了全民素养。
我随意参观着这间书房,除了外观靓丽,环境舒适外,设施还很齐备——自助还书机、消防灭火器、桌面上的充电插座、收集意见的笔记本……果然是一间便民的自助图书馆。馆内休闲阅读区还设置了几级宽大的实木阶梯,上面放置了不少懒人靠垫,大人小孩都可以在此尽情地享受阅读的乐趣。
我从书架上选了一本书,坐在桌前翻阅,书香在鼻尖萦绕,使我想起了那些和阅读有关的往事……
四十多年前,物质条件匮乏,贫穷限制不了孩子们寻找快乐的心,而我那时的快乐一大部分来自书籍。那时的小人书大多是黑白印刷,戏曲影视作品内容的居多,价格很便宜,大概几毛钱一本。可以在新华书店购买,买回来的小人书看完了,就拿它跟伙伴们交换着看。当然,也有些有生意头脑的少年,将自己攒够了一大箱的小人书拿到街边或租或售,出售的价格折旧,出租就更便宜了,大约是两三分钱租一天,但生意确实是不错的,因为像我们这样喜欢看书的孩子确实不少。那些印刷略显粗糙的书籍,让我们认识了许许多多新奇的事物,增长了见识,开拓了视野;那些形形色色的各国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丰富了我们的想象,提高了明辨善恶美丑的能力。现在想想,阅读让我们在物质条件匮乏的童年时光里,享受着精神上的富足。这种纯粹的快乐,来自于对精神食粮的渴求,只是当时小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渐渐长大,走上了求学的道路。那时宣扬“知识改变命运”,虽然不知道究竟改变成什么样的命运,但是,自此我对于读书的喜爱和阅读的习惯就一直坚持了下来。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十多年的读书生涯,不同的校园,不变的是阅览室始终是我最常逗留的场所,在书海里徜徉,与先贤对话,诚如一句英国民间谚语所言“没有比读书更好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工作之余依旧坚持阅读,依然是县城唯一一间图书馆——民族图书馆的常客,前任馆长赵阿姨是这样对我说的:“你小时候就经常来图书馆看书,我看着你长大,看着你工作,看着你结婚,看着你生小孩,现在你又带着你的小孩来看书。”她说这些话的时候,我们相视一笑,她的笑中带着赞许,我的笑中带着感激。巴罗说,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
现在,我会鼓励更多的孩子走进图书馆,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爱上阅读的孩子,必然更易抵制来自手机游戏的诱惑,也就减少了刷抖音刷快手、沉迷娱乐、虚度光阴的危险。 一阵手机铃声蓦然响起,打断了我的思绪。我循声望去,一个女孩正急忙从坤包里拿出手机,吐了吐舌头,一脸歉意:“忘调静音了。”似乎在解释,然而并没有人开口责备,那几个被惊扰了的读者又重新将目光转回到各自手中的书上。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离开了这间给了阅读者充分悦读感受的风度书房沙洲四路分馆,我居然羡慕起住在周边的市民来,有了家门口的高品位自助图书馆,幸福指数绝对蹭蹭上涨。通过百度搜索可以了解到,首批“风度书房”建成后,配置图书近10万册,提供阅读位近500个,成为善美韶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韶关“风度书房”2018年1月23日正式启用,预计2019年,韶关将在城区内建成30间风度书房,打造“城区十分钟文化圈”和“家门口的图书馆”。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