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听仙子姐的课,近三年都没有在课堂上相遇了。授课风格变了,一如她近年做人做事的转变。看来,课如人,没错。
仙子姐上的是《春望》。从猜诗人入课,引出课题。接着就是读诗,要求读准字音与节奏,自读,同桌展示读,点名展示读,全班齐读等,四轮读,对整首诗的初读做得扎扎实实。接着,抛出一个问题:按照以往古诗学习的经验,从哪些角度可以读懂诗人的情感?这里是对古诗学习方法的渗透。师生合作,梳理出了“标题、背景、景语、情语、注释、意象、作者、描写”等等方面,然后,要求学生从中任选一角度,来分析《春望》中作者的情感。结合学生的分享,老师做了两个方面的补充,一是对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的不同解读,二是本诗的写作背景。最后,一起总结了诗人形象和诗歌主旨。
说实话,以前面对仙子那种大跃进式的风格,我只能远远观望,不敢也不愿靠近。近几年,世事变迁,仙子姐越来越“仙”,刚硬少了,柔和多了,课也上得舒缓了,虽激情饱满,但徐徐推进。而且,她身上那种认真做事的精神风格,一直以来是我所推崇的,总之呢,现在的仙子姐,越发招人喜欢了。
还是来说课吧。从课堂把控和设计来看,仙子姐是实力派选手,听、说、读、写在课堂上均有体现,而且全都围绕语文学习的内容,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让我觉得有所欠缺的,一是对诗歌的朗读。本节课,只在读准字音和节奏处落实了读,在理解诗意、体会情感部分,完全没有读的环节。也就是说,学生对诗句的中隐含的情感,是分析出来的,不是体会出来的。而且,分析出来之后,也没有利用读,再进一步去感悟。所以,课堂最后一个环节,老师让学生默写诗歌,这明显是一个架空的活动,学生整堂课不能熟读成诵,怎么能默写出来呢?第二就是整堂课的内容略显单薄,可以考虑教材整合,或者是课内外对比阅读,或是作者不同时期的诗歌联读等,让课堂内容厚实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