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给教师的建议》感悟读书
让能力和知识衔接“三部曲”

让能力和知识衔接“三部曲”

作者: 赶潮儿 | 来源:发表于2017-04-05 19:47 被阅读22次

    让能力和知识衔接“三部曲”

    读第20条《不要让能力和知识关系失调》有感

    莱州市文峰中学 程挺模

    今天,我阅读了《给教师的建议》第20条,篇名叫做《不要让能力和知识关系失调》。其实,作者在第15条《怎样检查作业本》一文中就提出了“学生作业出现许多错误原因,在于能力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失调”这一论点。在阅读过程中,我又想到了第3条《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内有“把尾巴学生拉上来”关于读和写的做法,对比着阅读,加深了我的理解。本文接近3000字,是前20条建议中篇幅最长的,但我认为,却是层次较为清晰、观点很明确的一篇文章。

    文章开篇直接点出教师硬塞知识给学生的现象:“这样的学生就好比没有牙齿的人:他被迫地把没有咀嚼的整块食物囫囵吞咽下去,开始时感到胃里不舒服,以后就生起病来,以至无论什么也不能吃了”。如何解决这种现象,苏霍从阅读、书写和概括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举了事例,教了方法,让读者感觉得明明白白。我把这三个方面称作是解决能力和知识衔接的“三部曲”。

    第一步曲是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在苏霍看来,“许多学生之所以不能掌握知识,乃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流畅地、有理解地阅读,还没有学会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这就是一种最可悲的关系失调的表现。”我更喜欢他在第3条建议中提到的“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进行阅读”这一说法,这就是阅读的正确方法。苏霍认为,“口齿不清”的学生,是由于缺乏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以及边阅读边思考的技能而造成的。越是没有思考的阅读,只能使儿童的头脑变得迟钝。

    苏霍训练阅读的策略是:让学生能够既用视力又用思想快速地感知一组在意思上连贯起来的词。具体方法是: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还能感知黑板上有关故事的图画。他的判断是:如果学生阅读眼睛一刻都离不开书本,说明他在阅读过程中不能感知任何东西,那么他实质上就是不会同时阅读和思考。

    确实如此,不光是学习文科知识的形象化阅读,理科审题也是相似的情况。例如,数学审题讲究的是“数形结合”的方法,一般的审题是先有“形”再有“数”,升阶的审题又是从“数”到“形”,综合的审题则是变成了“数形结合”,“ 数形”之间变成了互通互联的关系。理科的“审题”相当于文科的“阅读”之意。这里的形象理解、联想比较、拓展发散,都应该是有效“阅读(审题)”的结果。

    再看我国古人的阅读智慧。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为,只是阅读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圣人、大师,古今中外,英雄所见略同。

    第二步曲是要让学生学会书写。苏霍认为,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还应当掌握迅速书写的技能,以便做到能一边书写一边思考,缺少这种技能,就又会造成另一种关系失调。早在第3条建议中,他就提到“与阅读配合的书写,这是儿童借以掌握知识的工具”,这是说明书写的重要性。在阅读思考达到自动化的前提下,苏霍提出第二个目标,就是使书写过程达到自动化的程度,要使学生达到不必思考怎样把字母连接成词以及他在写什么字母的程度。应当是所写东西的内容占据着学生的注意的中心。我认为,快速书写的技能是学生阅读内化的一种能力,也是反悟感觉之后走向自主表达的一种能力。

    苏霍训练书写的策略是:让学生学会区分阅读材料组成的逻辑关系,记录顺序和要点。具体方法是:向学生讲述某一现象、事件或过程,在教师讲述的时候,要求学生按照教师讲述材料的顺序,把要点记录下来。他的判断是,如果学生没有这种在听讲的同时就把故事的内容简要地记录下来的技能,也是学生学业落后的原因。

    诚然,“听、说、读、写”已经成为现代语文、英语教学的“四门功课”,边读边写也是教师要求学生的基本功之一,但我们并没有深入考虑怎样做才更有效,也没有考虑苏霍的这些训练方法。我设计了,我做了,但学生会了多少,掌握了多少,我们并没有观察并分析这些信息,这是我们教学的不足。还是举数学的例子吧。“光说不练不行”。“数形结合”的思考之后,还要让学生把思考过程用条件、公式、步骤、串联符号等数学语言表述出来,格式要规范,书写要正确,关键步骤有思想方法的标注,不光自己明白,交流展示让大家的思路也要透亮。这是我所理解的“书写”的作用。

    古语有言,“腹有诗书”“ 言为心声”说的是要书写打腹稿的作用。孔子教导儿子时还说过,“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我猜测,学习过程中,除了“读”和“思”,还应该有“写”的,只有经过写的的内敛沉积,才能外显出表达的能“言”,行动的能“立”。

    第三步曲是要让学生学会概括。苏霍认为,“挑选、系统整理和分析事实的技能,也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能否顺利地掌握知识的十分重要的技能之一。”在这里,苏霍着重指出了“知识僵化”而带来的关系失调的情况:就是学生的思维仅仅局限在教师在讲课(讲演、解说)中所举的事实的圈子里,这些知识不能迁移,不能被新的事实所丰富,不能用来解释新的事实。我的感应是,读了写了,属于“纸上谈兵”,但还不会灵活应用,也是我们教学常见的现象。

    苏霍训练概括的策略和方法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搜集大量的事实,思考这些事实,并对它们进行系统整理、对比和分析。他认为,学生不仅在分析他周围发生的事物,而且也在分析自己的思维,通过搜集和加工事实,学生就走上了自我进行智育的道路。

    文中举例了“物态变化”中学生不会解释实际事例的现象,我也是有同感的。“教师进得清、学生听得懂、课堂听明白、课下还蒙圈”,是很多教师经历的教学实情。课堂上总结概括一个方面,主要的还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梳理和概括。例如,六种“物态变化”的整理,很多教师是引导学生画三角图示的,让学生有一个系统认识,同时让学生多观察生活事例,不常见的“雾凇”、“干冰制烟雾”、“人工降雨”等现象,又是通过微课视频来进行的。特别地,近几年,我校推出了“思维导图”教学,也为学生自主阅读、思考、书写、整理汇总提供了新的技术工具。

    其实,在教学中,除了让能力和知识衔接“三部曲”,还有各学科特点的“协奏曲”,让我们借着苏霍的建议,不断谱写教学的新篇章。另外,此文建议可与第3条建议联合阅读;文中建议虽是针对小学段的,对中学而言,“读、写、思、综”的道理是相通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让能力和知识衔接“三部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iux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