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位于成都郊外浣花溪畔,是受“安史之乱”影响较小的西南富庶之乡。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夏天,杜甫在友人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建了一处草堂,在饱经战乱之苦后,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合家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在这样的背景下,杜甫写下《江村》一诗,原文如下: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全诗大致的意思就是说浣花溪清澈的江水,弯弯曲曲地绕村而流,在长长的夏日里,事事显得恬静、安闲。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白鸥相亲相近,相伴相随。相伴多年的妻子在纸上画着棋盘,年幼的孩子敲弯针来做鱼钩。只要有老朋友给予一些钱米,我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可奢求的呢?
第一句:“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说的是清澈的江水蜿蜒曲折地绕村流过;在漫长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显得幽静起来。诗人开篇点题,从大处着笔,概写江村的特点,以“清江抱村”写江村的地理特征,以“长夏事幽”点出江村环境幽静的特点。生活暂时安定下来之后,诗人的心境也发生了变化,他以“抱”形容清江,以拟人的修辞表达了他对清江的喜爱之情;他以“幽”来形容江村,反映了他平和而充实的心态。
第二句:“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当看到筑巢的燕子在堂上自由自在地飞翔,溪水中的白鸥亲密无间。在这样安静的环境里,正因为江村环境幽静,鸟儿们不受惊扰,所以,在浣花草堂里,诗人能看到燕子自由地来去;浣花溪中的水鸟相亲相爱。无论是在堂上筑巢的燕子,还是生活在浣花溪中的鸥鸟,它们都展现出了最美好、最自然的生命状态,体现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此时,生命与生命之间产生了共鸣,诗人与鸟儿无需交流,便能感觉到心意相通。
第三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在闲适时光里,上了年纪的妻子正在纸上画一副棋盘;小儿子正敲打着针制作一只鱼钩。此时诗人的笔触由景及人,在城都安顿下来之后,心境恢复安宁与充实的,不仅仅是诗人,更有他的家人们,一家人其乐融融。妻子在画棋盘,或许是想陪孩子们下棋作乐;小儿子制作钓钩,或许是想到浣花溪畔去钓鱼。在这不经意间,诗人就体会到了满满的幸福,家是幸福的港湾。此时,相亲相爱的不仅仅有水中的鸥鸟,更有诗人一家。
第四局:“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诗人由于多年颠沛流离,体弱多病,所需求的只有药物;除此之外,带着这样微贱的身躯还有什么奢求呢?诗人趁一家人安定下来的时候,需要药物来疗治疾病,以便能更好地享受眼下的天伦之乐。其实诗人决不是一无所求。杜甫早就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志向,有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人生追求,他希望全天下的人都能够幸福。当下诗人已不敢奢求这些了,只能和全家人共享眼下的这份平静从容。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一生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作14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称为诗圣。官至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代表作“三吏”“三别”等,有《杜工部集》传世,纪念地有杜甫草堂、杜甫墓、杜公祠、杜甫公园、杜陵书院等。
杜甫的前半生一直在饱经颠沛流离之中度过,经历“安史之乱”困苦,终于在成都浣花溪获得暂时安家之所,在一片宁静的氛围里,细腻地描写优美恬淡的景物,随意地叙写闲适温馨的生活情趣,表现一生难得的安定生活场景,享受家的温馨与欢乐,家的味道原来就是粗茶淡饭中一家人的相伴。
在年轻时,诗人对自己的期许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他希望自己能够像远祖杜预那样建立不朽的功业。在经历过长安十年蹉跎、安史之乱之后,年轻时的轻狂与高调,已经被岁月风雨吹打的七零八落,回想一路走来,深刻体会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深深的撕裂感。幸运的是,诗人有朋友相助,有家人扶持,他能暂时从痛苦中走出来,体会到久违的家的欢乐、家的幸福,开开心心地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
家是最好的良药,陪伴是长情的告白。诗人在安静生活下来的时候,思绪万千,一方面是享受生活恬静与美好,一方面是青年时抱负无法实现的焦虑。或许想的更多更深刻,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家人团聚、三餐四季、柴米油盐的生活才是最重要最美好的,人这一辈子什么才是真正幸福呢?正如江村这样一个普普通通、平平凡凡小地方,才是每个人最美好的归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