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的散文是散文中的散文,散文中的极品。金庸认为“满嘴噙香中国味” 的,中国大陆只有汪曾祺和邓友梅了。学习汪曾祺的文章重点就要品味他独特的语言。汪曾祺的文章好,但是不好教。余映潮老师却以他研读教材的深厚功底、精湛的教学技艺、高超的教学智慧,通过四次语文活动,将这一课上得趣味盎然,妙趣横生,让人回味无穷。
余映潮老师的这节课依然是板块式结构,这节课安排四个语文活动:知一组词;写一个句;记几句话;说一段话。教学过程清晰,体现思路之美。
课堂从知一组词开始,余映潮老师带领学生认识一组体现端午特色的词,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讲解词义,让学生通过理解词语的意思来识记词语。
写一个句。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无限趣味。”的句式写本文的趣事。这一环节的设置很是巧妙,既筛选了信息,又完成了语言训练。学生的回答是放,教师的小结是收。收放自如。
记几句话。体会汪曾祺的语言特色是本课的难点,余映潮老师采用教师点拨的形式体会汪曾祺的语言之美“运用口语方言的通俗;点缀融入古语的典雅;自然平淡之中的幽默”“美在引用手法的运用、比较手法的运用、议论手法的运用、侧面表现手法的运用”老师给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说一段话。细读课文第四五段,举例品析其语言之中流露出来的情趣。让学生自己说话,教师点拨。最让人称妙的是余映潮老师的点评语言,对于学生的回答余老师给予肯定,并点拨提升,画龙点睛。将老师的预设融入对学生的评价中。
余映潮老师的课堂节奏很慢,但每一步都很稳,扎扎实实训练语言。整体上又给人以美感,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语言,都富有美感,体现余映潮老师的审美追求。想想自己的课堂,总是很着急,急着推进教学过程,急着上完这一课,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碎问碎答,很随意,教学没有了深度,没有了美感。从余映潮老师的语文课上学到了太多。但是知易行难,要在自己的教学中去实践,还得下一番功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