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是一篇充满了诗意的美文,余映潮老师的这节课也是慢慢的,稳稳的,诗意盎然,让人满口噙香。
读过王君老师的这一课的课例,她抓住了这篇课文的第一段话: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从人物、景物描写、事件等角度,设计教学内容。当时读到这一课例不觉拍案叫绝,设计太巧妙了!但有专家说,这一节课并没有上出散文的特点,有点跑偏。即便如此,我也对王君老师教学设计的巧妙钦佩不已———因为这个设计是王君老师的独创,而多数老师的公开课往往是嫁接别人的课例,少有自己的见地。
今天读余映潮老师的这一课例,才真切地感受到大家的不凡之处。余映潮老师的这节课教学目标明晰:阅读赏析,能力训练。课堂教学分三个清晰的板块:品情,赏景,析意。三个板块,三个主问题:深情渗透在这一句(深情渗透在哪一句);景物描写的作用真美好(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这一段文字意味深长(这段文字意味深长体现在哪里)。整堂课教学干干净净,没有碎问碎答。这几个问题的答案,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这也是老师想要的样子。学生各抒己见,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后,老师再出示自己的预设,共同品味,重点点拨。不禁感叹余映潮老师问题设计的高妙。今天听黄厚江老师的讲座,他也提到这一点———老师问题的设计不应是为了得到固定的答案,而是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说的越是不同越好,能够吵起来最好。想反,如果让学生都去找表现。。。。。。的句子,这样只能培养出傻蛋学生。无疑,在这节课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提升。余映潮老师的课是高效的。
平时我们常常喊着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到底怎么个尊重呢?这就是尊重。让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认识。
整节课语言实践活动贯穿始终,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获得语言的积累和训练。这充分体现了余映潮老师语文课“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厚”的特点。
余映潮老师的点评很有艺术,除了语言的诗意和文章的诗意相得益彰,更重要的是他能学生的回答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和引导。有对学生回答内容的评价和补充,也有点拨和指导,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在余映潮老师的点评下逐渐推向深入,渐入佳境。
反思一下自己平时的评价语言,很单调也很干瘪,只是为了评价而评价,没有对课堂教学的推进起到关键的作用。有时候,学生回答了一个问题,我反复追问,他们一时回答不上来感觉怪尴尬的。过后我总是后悔不迭,我又犯了碎问碎答的毛病!余映潮老师的学养和教学艺术我之辈无法望其项背,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知道平时的教学中,我对这些的关注还远远不够。
这一课的开课也可圈可点,“今天我们学习美文《散步》,那里有———”,看似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问题,却引导学生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的答案不一样,但都指向了对文本内容的把握。老师最后做一个总结,完成对文意的概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