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年7月的三里屯优衣库开始,朋友圈似乎就陷入了一个难以拔出的怪圈。我们常在其中遇到不同的女主角,她们在不同的地方,在各式各样的场合里,上演一部又一部风格迥异的桃色故事。这些揭开尊严伤疤的故事,使得优衣库的更衣室,陆家嘴的四季酒店,以及宜家的电梯,全都火了一把。
不过,宜家今年似乎并不想简单地火一把就结案。
在美国和加拿大召回后(不明情况的观众请自行百度),宜家却并不想在中国采取同样的解决办法——它只想在马尔姆抽屉柜旁边立一块小牌子,告诉大家,我的这个柜子不太结实,你买回去安装的时候,麻烦安牢一点,不然可能会砸死你家小孩子哦。如果你不会安,我可以让我的人免费帮你安,但抱歉我实在不太想召回。
我的问题来了:既然不安全,为什么还要卖?要卖,就全球一起卖,为什么美国加拿大不卖了,偏要在中国卖?我知道这不是种族歧视,但我们很清楚这是市场歧视——后来宜家的说辞(在中国销售的抽屉柜符合中国国家标准)也证明了这一点。当然,被质检总局约谈后,宜家也老实了许多。不过在我看来,我们没必要为任何一方拍手称快:因为这是双方的职责与义务所在。如果说哪一天,劣质商品满天飞,却没有人站出来管管,那才是真正的可怕。
话说回来,召回事件发生后,有一个词很火,叫作“双重标准”。举个例子:如果明天苹果忽然被曝光,在价格完全相同的情况下,苹果在中国市场所用的处理器,比其在欧美市场用的处理器低一档次,而苹果的说辞居然是“在中国销售的iPhone和iPad完全符合中国国家标准”,那国内的消费者一定炸了锅。这种愤怒,是消费者纯天然并且完全正当的愤怒,无污染,不含糖。因为,我们合理制定标准,目的在于吸引外资与高品质服务,而不是让你来“薄成本、厚利、多销”,简言之,坑钱的。
这就是双重标准、及其会导致的后果:公信力难以再度树立。几年前,我们把星巴克和哈根达斯在欧美的大众化标签揭露出来,昭示天下,今天的宜家也是如此:在导火索被引燃后的爆炸碎屑里,大家知道了这个在中国一直打着“小资追求的中高档品牌”旗号的家具店,在欧美其实只是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大众品牌。
所以说,消费者的辨识力,也是在不断的爆炸,与漫天的碎屑中,慢慢磨练出来的。
我也查了一下这家近百年老店,在中国的消费者购物评价。好评并不多,基本上都是说:2到3年就掉色,就弯,就裂。然而,市场歧视并不是最可怕的,双重标准背后,无视生命,只求利益,才是最可怕的。一个涉足上亿人日常生活的企业,如果没有丝毫对生命的尊重,那它还不如脱了内裤去拍桃色电影,像开头那样给一点喜闻乐道的段子,因为那样既不伤神,也不伤人。
今天的中国消费者,智商在一天天地提高,消费能力也在变强。但这同时也意味着,我们打你脸的能力也更强,一巴掌下去可能打得你口吐白沫,不省人事。在营销导向的商业世界里,合理并且有效的商业营销手段为人称颂,但似乎又陷入了“什么样的营销手段都可以被'合理化'利用”的盈利怪圈。这是有违道德的行为:你当然可以在薄利多销的中国打价格战,但薄利,却不能薄了柜子。只追逐利润的企业一定不会走得很远,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在历史的长河中,希望每个人都能学会尊重。
宜家是一个有近百年历史的老店,我很珍惜每一个被历史长河淘洗出的品牌。所以,请你穿上内裤,带上你的、以及你要分享给他人的尊重。无论他贫穷,还是富有,你都要对他抱有一颗平等的心,防止被他一巴掌甩到墙上,抠都抠不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