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简史》导读(第5期)

作者: SunShineJia | 来源:发表于2017-03-07 23:05 被阅读124次
第10章 生命的编码 (关于生物体的完整描述都已写在了卵里)

对不起,我看到括号里的这句话,脑子里的自由联想是……“然鹅并没有什么卵用”,网络语言害人不浅啊。

说正事,如果你读到这里,那么祝贺你已经翻越了最高峰,接下来的各章,你就可以策马奔腾、读得潇潇洒洒,放飞自我、尽享人世繁华了,呃,有点乱哈……

真的说正事,从第10章起,感觉有点像从理论研究到应用研究的过渡,在你彻底被信息论洗脑之后,用信息论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又会有怎样的惊喜呢?

这次我们读第10章和第11章,因为这两章都跟生物世界有关。

这两章可视为老道的个人专场,老道,就是理查德·道金斯。知道道金斯的人,一般都知道一本书,那就是《自私的基因》。不知道的人,可以参阅下面的资料(摘自维基百科):

克林顿·理查德·道金斯(Clinton Richard Dawkins,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英国皇家文学学会会员,1941年3月26日-)是英国演化生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家和科普作家,在1995-2008年担任牛津大学西蒙义公共科学教育讲座教授,现任英国人文主义协会副主席,并担任英国皇家学会会士、英国皇家文学会会士同英国世俗公会荣誉会员。[1]
[2]
道金斯1976年出版了名著《自私的基因》,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书中他阐述了以基因为核心的进化论思想,将一切生物类比为基因的生存机器,并引入了“模因”这一概念。后来又出版了《延伸的表现型》、《盲眼钟表匠》、《上帝错觉》等书,宣扬演化论,反对神创论。
道金斯是当代最著名、最直言不讳的无神论者演化论拥护者之一,由于19世纪的知名进化论支持者汤玛斯·亨利·赫胥黎有‘达尔文的斗牛犬’(Darwin's Bulldog)之称,因此他也获得了“达尔文罗威那斗犬”(Darwin's Rottweiler)这个称号。他同美国哲学家丹尼尔·丹尼特神经科学家山姆·哈里斯和已故的英裔美国作家克里斯托弗·希钦斯常常一起被称为“新无神论的四骑士”。
详见:维基百科-理查德·道金斯

在公众领域,老道最显著的身份其实是科普作家,甚至可以说是思想家,他的《自私的基因》一书无论在其首次出版的1976年、还是在今天看来,都可以用“惊世骇俗”来形容,这本书在文化思想领域所产生的冲击波和影响力,虽然达不到《物种起源》的量级,但也是非一般著作所能企及的。

道金斯与《自私的基因》

我买了这本书,2006年出的30周年纪念版,但没读下去,原因有二:一是老道不如老格,虽然都是科普作家,在喜闻乐见、深入浅出上,老道的道行比老格还差不少;二是因为“剧透”,读之前就知道这本书的核心思想了。

干脆我也给大家剧透了算了,这本书的中心意思是:人啊,你不过是基因的“载具”,我们都是被基因这玩意利用的,你生存的全部意义就是把你所承载的基因(尽管你自己都不知道它究竟包含怎样的信息)传递下去,仅此而已,人生再无其他任何价值和意义。试问,这够惊世骇俗么?

其实,一百年前就有人说过类似的话,但是没有说得这么“露骨”,在297页中间,你可以读到:

母鸡不过是一只蛋用来制造另一只蛋的工具。
——塞缪尔·巴特勒(P297)

然鹅,《自私的基金》惊世骇俗之处还不止于此,道金斯将他的这种思想进一步拓展到文化领域,提出了“模因”(Meme)的概念,于是就有了第11章,于是就有人说:

学者不过是一座图书馆用来制造另一座图书馆的工具。
——丹尼尔·丹尼特(P297)

由基因到模因,由生物的繁衍生息到文化的传承,从信息的角度看,是怎样的? 这就是第10章和第11章的线索。

先说第10章。

具体这一章的线索,可以用两场碰撞来概括:
一是信息论与生物学的碰撞,其结果是产生了分子生物学(P283-P295);
二是分子生物学与进化生物学的碰撞,其结果是产生了《自私的基因》——从基因(信息意义上的基因)的角度来看待进化(P296-P303)。

第一场碰撞的前提,当然是DNA分子结构的发现,这是科学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关于这段历史,科学史家、科普作家们乐此不疲,大家也比较熟悉了,如果有闲情雅趣的话,可以比较一下,看看老格的写这一段有何与众不同之处。

个人认为,老格极其善于前后呼应、承上启下,第9章的结尾他已经在有一句没一句地往生命、生物上扯了,这其实是在埋伏笔。我以前所不知道的、并且我感觉很有意思的是,DNA的发现者之一的克里克当初竟然是由于读了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才从物理转而研究生物的!(P288)这简直是冥冥之中的接力棒啊!更有趣的是,DNA的发现直接导致分子生物学的产生,而分子生物学,则是让生物学变得更像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甚至为此导致它曾经一度受到保守生物学家的抵制。但是,DNA的发现,分子生物学的产生,的确触发了一场信息论与生物学惊天动地的大碰撞,它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生物的认识,也改变了生物学的面貌。

直到20世纪50年代,生物化学主要关心的是,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和物质从何而来。生物化学家考虑的知识能量流和物质流,而分子生物学家则开始讨论信息流。现在看来,正是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让人们意识到,生物系统中的信息也能像物质和能量那样进行研究……

DNA双螺旋结构与碱基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构成DNA的A、T、G、C四种碱基,就是一种“四进制”编码,这就是整个生命乐章的“曲谱”。

信息论对生物学的影响有多大? 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取决于我们如何理解“基因”。在读《信息简史》之前,对于“基因”这个词,我几乎是于DNA划等号的,也就是认为基因是物质,但是,基因其实并非物质,并非DNA分子,而是信息!

基因,其实就是DNA核苷酸的一段线性排列,它决定了蛋白质氨基酸的一段线性排列。(P295)

这是句很拗口的话,其实就是说,某种信息——基因,决定着构成生物体的物质基础——氨基酸、蛋白质。

很自然地,对于基因这种信息,我们很感兴趣的是,它从何而来,又是如何演化的?于是,分子生物学与进化生物学撞上了!

借助于这一部分的阅读,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道金斯《自私的基因》的惊世骇俗之处。其实道金斯是坚定的进化论拥趸,那为什么他会让进化生物学家感到被冒犯呢?原因就在于视角的不同。

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再版前言中,给予了视角崇高的地位,以至于我当时看了都像把它引用到我的博士论文中去,因为我博士论文的题目是《“教师-资源”互动视角下的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研究》

在最理想的情况下,视角的改变可以达到比一个理论更崇高的地位。它可以引领整个思想潮流,促使许多激动人心与可验证的理论产生,随之使之前无法想象的事实显山露水。
——理查德·道金斯 《自私的基因》再版前言

那么,和达尔文创立的进化生物学相比,道金斯的视角改变体现在哪里呢? 那就是把自然选择的单位,由生物体变为了基因,这可不是从宏观到微观的差别,这是从物质到信息的差别啊!

如果用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来类比的话,进化生物学关注的是硬件的发展与演化,而道金斯看到了更深层次的东西,那就是软件,并指出硬件是为软件服务的。每一种物种都有数量众多的个体,这就好比运行某种软件的计算机有很多,因此,部分计算机硬件出现问题而报废,并不会对软件的存在产生影响,况且大多数计算机在报废之前已经将软件“拷贝”给了它的继任者。

假如各个物种的基因也像物质元素一样是由有限的元素组合而成的,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基因是几近永生的,在基因的意义上,生命是可以摆脱物质载体而存续的。

这就是一个最彻底的无神论者,在转换了“视角”之后,所得到的听起来与有神论者“灵魂不灭”接近的结论,我怀疑道金斯当初自己会不会被自己惊到!

第11章:跃入模因池(它其实就是寄生在了我的大脑里)

首先明确一点,模因(meme)这个词,是道金斯创造的,可以理解为思想文化的基因。

我突然觉得,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对于生物进化的论述,其实是在为他提出“模因”这个概念做铺垫,或许他醉翁之意不在生物领域,在乎思想领域也。

对于第11章,P308有一小段话可谓是全章主旨的概括:

理查德·道金斯就在基因进化与思想进化之间建立起了他的联系。在他看来,主角是复制子,至于复制子是否由核酸组成则无关紧要。自然选择的规律是,“所有生命通过可自我复制的实体的生存差别[有的复制子存活,有的死亡]实现进化”。哪里有生命,哪里就一定有复制子。或许在其他世界里,复制子也能从硅基化学位置中产生——又或者完全与化学物质无关。(P308)

道金斯给这种“复制子”起的名字,就是“模因”。通基因一样,模因的本质也是信息,模因的特性也是尽可能广泛地、持久地把自己扩散和延续下去。

道金斯写道:“模因通过一个广义上可称为模仿的过程在一个个大脑间跳转,从而在模因池里传播开来”。各个模因会相互竞争,以争夺有限的资源,如大脑的运算时间或带宽,或者说大脑的注意。(P309)

在说明了什么是“模因”之后,自310页中间开始,就是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模因实例:呼啦圈、童谣、网络流行语、连锁信、扁桃体切除术、Baby On Roard车贴……这些东西乍一看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在理解了模因这个概念之后,我们会恍然大悟:它们背后有一种共同的力量,让它们曾经或正在大范围传播和流行,我们只是曾经或正在感受到这些现象,但却未曾深思背后的动因。所以说,思想家、哲学家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们通常在一个我们很少到达的层面上思考。

理解道金斯的模因,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这个神奇的模因并非是一种具有自主意识的行动者,别忘了,道金斯可是彻底的无神论者、唯物主义者。正如道金斯所说:“模因是这样一种实体,其利益可以通过自然选择得到放大,但模因的利益并不是我们的利益。” 这句话可能有些难懂,其实我们跟基因做个类比就好理解了,一种基因能否传播和延续,并不是由其自身的意志来决定的,基因本身也没有所谓意志,基因受到自然选择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摆布,从基因的角度来看,仿佛它具有了自主的适应性一样,其实这种“适应性”完全是自然选择和随机发生的基因突变相结合的结果。模因也是如此,只不过模因的“自然”是人类社会,什么样的模因能够被人类社会选择,什么样的模因就能够传播和延续,但是从人类自身的角度来看,当我们每个人做出自己的选择的时候,我们往往意识不到背后的动因,可能是“随大流”,也可能是它引起了我们的某种共鸣,但从人类社会整体来看,的确存在着对各类模因的“自然选择”机制。

想想各种网络流行语吧,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句式,为什么能够流行,其实背后都是有原因的,对于七八十年代有过大杂院生活经历的人,几十年后一句“你妈喊你回家吃饭”所引发的回忆和共鸣,是90后体会不到的。

本章的最后一段颇有深意:生物圈大多数成员无法见到信息圈,对于它们而言,后者是个不可见的平行宇宙……我们人类是唯一一种同时生活在两个世界的物种。

是啊,这或许就是人的、或者说人类社会的复杂性所在,这或许就是我们感叹“世事无常”的根源所在,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的生命以及生命的质量,越来越多地由第二个世界即信息圈所决定,我们越来越远离肉体,细思极恐!

不仅如此,对于动物来说,信息圈是它们永远无法触及的平行宇宙,那么是否也存在着更多的平行宇宙,是人类永远无法触及的,生活在那个宇宙的东西,会否像人类一样对动物具有生杀予夺的绝对优势?细思极恐!

“细思极恐”,这种表达方式,也是一种“模因”!

相关文章

  • 《信息简史》导读(第7期)

    《信息简史》这本书可能在科普读物里属于不那么好读的。我始终认为,这绝不是作者的错,实在是这部历史太宏大了,若不是格...

  • 《信息简史》导读(第1期)

    【领读人自曝】 刘新阳,LSCer(这是我目前最骄傲的Title),LSC回锅肉一枚,山东师大资深讲师(下一步目标...

  • 《信息简史》导读(第6期)

    我还活着!哈哈,大家是不是以为这个导读已经半途而废了?不,我一直在想着,只是一直没有时间去写。这让我的心情很沉重,...

  • 《信息简史》导读(第5期)

    第10章 生命的编码 (关于生物体的完整描述都已写在了卵里) 对不起,我看到括号里的这句话,脑子里的自由联想是……...

  • 《信息简史》导读(第3期)

    有人说前三章难懂,读过4、5、6章的人笑了, 有人说4、5、6章烧脑,读过7、8、9章的人笑了, 有人说,读《信息...

  • 《信息简史》导读(第4期)

    对不起,来晚了。 讲真,这次只读第9章,why,难啃,自成体系,本书巅峰,本章过后就一路欢歌了…… 第9章 熵及其...

  • 《信息简史》导读(第2期)

    各位亲,《信息简史》好读吗? 为啥前三章读起来这么费劲捏?? 请翻到第4章,第87页,第二自然段开头: 使用语言来...

  • 《信息简史》导读(第8期,终结篇)

    我读过很多本半途而废的书,我可以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但如果从主观来讲,可能还是缺乏坚持完成的恒心和毅力。当然,我还...

  • 《今日简史》导读

    今日简史 尤瓦尔赫拉利给先阶段人类的21节课 继《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之后,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出了...

  • 社群资讯——目录

    《未来简史》缩略版导读——让你了解世界的未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信息简史》导读(第5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jsf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