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自由云南行旅行·在路上生活家
丽江之忆(一)      绿洲的世界之窗绿洲

丽江之忆(一)      绿洲的世界之窗绿洲

作者: 绿洲121212 | 来源:发表于2018-01-20 02:04 被阅读43次

      这次重回丽江,住原来住过的客栈。在路上时,我很有些期待和小激动,很想见一见当年的丽江老妈妈。

      若要问我丽江老妈妈是何许人也,就要从上一回到丽江开始说起了。

丽江之忆(一)      绿洲的世界之窗绿洲

      那次一到丽江,在大风车附近,就迎上来一位老妈妈,一直向我和朋友推销她家的客栈,感觉老妈妈还挺和善的,和朋友商量去看一看。

      来到客栈,小楼新造的,院子里还种了漂亮的花,房间是标准间,干净整洁,本来是打算住酒店,找到合适的当地居民开的客栈,再换的,这下省事了,直接入住。

丽江之忆(一)      绿洲的世界之窗绿洲

      那时的丽江,远不如现在这般繁闹,很是清静。

      一般丽江冬天也不太冷,那年突然下了十年一遇的雪。骤然降温,游客们都没准备,大街上稀稀疏疏的几个人,时不时冒出个披着被子或毯子的。

      古城里基本是当地居民,家家户户都种有花草,是个甚为清静优雅的古城。尤其是清早,古城的流水自动将古城清洗了一遍,整个古城静谧安详,清新宜人,甚是喜欢。

      古城里的居民生活得闲适,性情温善,友好亲切。

      当时走进弄堂里,有一户人家正要嫁女儿,正在等待着客人,看到我们路过,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到家里坐坐,茶水小点招待。

丽江之忆(一)      绿洲的世界之窗绿洲

      发现他们吃的各种瓜子都是生的,好奇地问为什么不炒熟香香的吃,老妈妈解释那样吃太上火。

      记得她们家养了很多兰花,有一些是非常名贵的品种,云南的山上产这种兰花。

      很多房子都在翻修,多数都是盖更大的房子。

      城内沿街是些商店,不过数量远没有现在那么多,小小的各具特色,有很多平常看不到的小玩意,可以问店主,总是能得到和颜悦色的回答,每天小逛逛挺有意思的。

      古城内有少量客栈,基本是当地人开的,也是各有风格,不过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房前屋后都种了大量花草,甚是好看。

      我们还去了束河古镇,当时它是原生态的村落,本地居民在那里如任何一个自然村一样。那时束河鲜有游客,更不太有散客,只看到偶然开来一车子的团队游客。

      政府已经给出了现在束河的规划图,有不少房子是按规划后来造的。人们已经有了对束河大力开发旅游美好未来的期盼。(图中这个房子当年还是规划设计中)

丽江之忆(一)      绿洲的世界之窗绿洲

      束河很是宁静平和,象个世外桃源的小村,到处都在盖房子,只有几家商店。。

丽江之忆(一)      绿洲的世界之窗绿洲

      而现在是人声鼎沸的地方,随着丽江旅游的大发展,人潮跟着来到束河古镇,打破了那时宁静的氛围。这次去,只在一座小桥上似乎找到一点点当年的感觉。

      当年的束河,已然走远,永不再来。

      从束河出来的时候,随便逛,路过一个苗圃,刚送来一批新进的花木,说有些刚从山上挖来,在苗圃里培养,以便运到外面去售卖。

丽江之忆(一)      绿洲的世界之窗绿洲

      看到一株木瓜海棠,很喜欢(住的客栈里也有这么一棵),就决定买下了,朋友也喜欢一株绿梅,不过朋友担心不能将它带回去。我觉得总有办法的,很便宜的价格(在上海起码上百元,但那里记得就三四十元),立马买下来。

      飞机是带不了,之后与朋友坐火车三十多个小时(那时火车还没有提速,好慢的),也毫不后悔。它没有辜负我的喜爱与辛劳,年年开花,美艳动人!

      有意思的是,在丽江,一株树上只开几朵小花,很有味道,有些象国画的感觉。到上海的第一年,开的花是成串的,即一枝上开出一串圆柱体的花束,一圈都是花,之后的几年,才慢慢地稳定地开成这样的花。

丽江之忆(一)      绿洲的世界之窗绿洲 丽江之忆(一)      绿洲的世界之窗绿洲

      若干年后,才在上海的花鸟市场看到这个品种的花,不过,都没有我这株花开得艳,开得多,应该是和品种有关系。

      丽江妈妈是个能干又健谈的人,她在院子里支起个火塘,白天我们出去玩,晚上客人们会围着火塘坐着摆起龙门阵。

丽江之忆(一)      绿洲的世界之窗绿洲

      在这里,有一个德国来的客人,离婚了,心情很不好,走了很多国家,到了丽江,感觉到很快乐,就留下住,准备在丽江一直住着!

      也是在丽江妈妈的火塘边,认识了法国来度蜜月的一对年轻夫妻,他们给了我们有关虎跳峡徒步的详细路线和信息,让我们开启了徒步虎跳峡之旅,下面会有一篇专门记录这段旅程。

      丽江妈妈有一个女儿,大学毕业结婚了,女婿是个政府公务员,有个外甥,她们一家住在新工房里,周末会过来玩。

      问老妈妈丽江有什么当地特色小吃,老妈妈推荐了丽江耙耙,我在外面尝了,觉得不好吃,我回来告诉了丽江妈妈,老妈妈说那是她们工厂化做的不好吃,她明天手工做给我尝尝。

      以为丽江妈妈是宽我心,想不到第二天早上,起来就被老妈妈拉着尝味道,我这个吃货,当然很开心。

丽江之忆(一)      绿洲的世界之窗绿洲

      看我喜欢吃她做的耙耙,老妈妈很高兴。

      丽江妈妈很会关心人,每天进出总是要问候一下,看有什么可以帮忙的,感觉很暖心。

      有一天地滑,我摔了一跤,丽江妈妈给我喷了云南白药喷剂,每天都要问我一下,是不是好些了。

      饭点的时候回到客栈,她会邀请我们一起用餐,是很真诚的那种,不只是客气。看得出来,丽江妈妈也很喜欢我和朋友。

      回上海后,看了茶马古道的书籍,才知道,丽江粑粑真是不简单。

    《徐霞客游记》中有记载丽江粑粑。其特点之一是色、香、味俱佳,其制作的主要原料是用丽江出产的精细麦面,加注从玉龙雪山流下来的清泉合成面团,在大理石石板上抹搽植物油,再擀成一块块薄片,抹上化油,撒上火腿末或白糖后卷成圆筒状,两头搭拢按扁,中间包入芝麻、核桃仁等佐料,再以平底锅文火烤熟煎成金黄色,即可制成。

      丽江粑粑分为咸甜两类,可以根据各自口味任意选用。其色泽金黄,香味扑鼻,吃起来酥脆可口,有的加喝酥油茶,更是其味无穷。

      丽江粑粑的第二个特点是不易变质变味,做好后放置数天,不会发霉,无论带着出远门或将它作为礼物馈赠给远方的亲朋好友,你都不用担心,只要到时候把它拿出来随便地蒸或煎一下,它依然酥脆香甜。

      丽江粑粑过去曾经是马帮商队备用的干粮,就因其放置多日不会变质变味,倍受旅人喜爱。

      丽江妈妈说当年她从丽江去昆明,需要走18天,她靠吃带着的自己做的粑粑,走到昆明,开始她在昆明街头卖丽江粑粑的生意。

      她的粑粑深得昆明人的喜爱,每天排队购买,她就是靠每天卖的粑粑,养活一家人,供孩子上了大学,还给家里在丽江古城盖了楼房(即我们住的客栈)。

      女儿女婿都住政府分配的新工房,她就把房子新装修一下,开了这家客栈。

      真是个能干的人啊,年轻时是个有闯劲的创业者,别人是退休颐养天年的时候,她又开始了二次创业。

      留意了一下,都是老妈妈每日里忙里忙外的,而老先生只是坐着喝茶,照顾院子里的花花草草。

      以为是老妈妈特别能干才这样,后来知道,丽江有这个传统,即女性能干,女主外,男性种花鹰猎。

      临走时,去买了当地的特色,瓦猫!

丽江之忆(一)      绿洲的世界之窗绿洲

      要是足够心细,你能够看到当地每家每户的住宅屋顶上有放这个东东,用作镇宅避邪。

丽江之忆(一)      绿洲的世界之窗绿洲

      经过丽江妈妈的热心推荐,我们找到当地制作瓦猫的手工作坊,挑了几个带回去。

      去了黑龙潭公园,那时里面并没有修得很完善,比较原生态,尤其是泉水边,美得很梦幻,那天的美景现在依然浮现在脑海里。可这次去,泉水边都修成了水泥护台,原始自然的美荡然无存,甚感失落。

      那次还去了白沙古镇。

丽江之忆(一)      绿洲的世界之窗绿洲

      古镇门口,卖着自家产瓜果蔬菜的老妈妈们。

丽江之忆(一)      绿洲的世界之窗绿洲

      在白沙古镇造访了丽江有名的老中医和士秀。   

      一间用老祖宅改造的几十平小诊所,古朴简单。和现代的诊所相比确实显得年代久远。但一入诊所,你就会被满屋子的锦旗和来访者留下的物件所吸引。

丽江之忆(一)      绿洲的世界之窗绿洲

      搭了脉后,和医生对我说,你身体很好,没问题,唯一一点是情志上的,建议我要注意保持愉快的心情。

      确如慈祥温厚的和医生所言,当时我有点小郁闷,心情不爽,当时去旅行就是想散散心的。

      之后,比较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如果小郁闷时,必找到原因并想法消除,经常宽宽自己的心,做些让自己开心的事情,各种兴趣爱好。

      之后留意了有关这位老人的各种报道,才知道这位慈祥温厚的老人有着坎坷的人生经历。

  1923年出生的和士秀,当年以丽江地区状元的优秀成绩考上了上海海军机械学院,攻读理科。

丽江之忆(一)      绿洲的世界之窗绿洲

      后因身体原因又转入了南京外语专科学校,并于1949年毕业。同年他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后又因患上肺结核,那对于当时来说是难以治愈的疾病。

      无奈之下,只好放弃在南京的工作回乡休养。“在南京时候一边给别人当外语家教做兼职,一边读书,为了填饱肚子,吃了不少苦。”和士秀回忆说。

  回乡后,在家里等待死亡的他,不甘受命运的摆布,认真钻研医书,悉心搜集纳西族民间中草药方,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最终久病成医,不但让自己的绝症得到根治,还总结出一套非凡的医疗方法,让他成了小有名气的草药郎中。

丽江之忆(一)      绿洲的世界之窗绿洲

  1985年4月,经批准,和士秀的“玉龙雪山本草诊所”终于开业。在诊所开业30多年来,经和士秀救治过的人不计其数。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的病人来自世界各地,但我更希望他们只是客人,不是患者。”

  在行医几十年里,和士秀曾帮不少人度过“鬼门关”,也免费诊治过不少患者。其中有两位患者让他印象深刻。

      一位是本地的小姑娘因患白血病,难以治愈,后经和士秀免费为其治疗痊愈,如今也已考上了大学。

      一位是美国白血病患者布莱尔连续十多年在“和士秀的诊所”拿药服用。美国梅奥医院跟踪记录其疗效,证明布莱尔的白血病已经痊愈。

      也是因为此事,和士秀声名远扬。这些受过和士秀帮助的患者至今都和诊所保持联系。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来诊所的访者越来越多。

  “因为我和父亲都懂些外语,那时候就有不少外国友人来访。诊所总是聚集很多外国人,一度被人认为我们家是不是在搞什么特务组织。”和述龙笑着说到。

  一次偶然,他行医的故事被传到了海外

  和士秀行医救人的故事,在1986年3月英国著名作家普鲁斯查德文撰写的《洛克的世界》刊登在美国纽约的《时代》杂志上,文中报道了和士秀的“雪山本草诊所”。

      后来,又因美国白血病患者布莱尔的痊愈被报道。这条新闻造成的轰动效应使得国内外媒体对和士秀的报道接连不断。

丽江之忆(一)      绿洲的世界之窗绿洲

  据悉,和士秀先后收到将近150多家媒体的采访邀请,近四十种语言报道于全球,这其中包括:CCTV、美国NBC、时代周刊、英国BBC等国际性的知名媒体。

丽江之忆(一)      绿洲的世界之窗绿洲

      他甚至得到荷兰皇后、英国皇室、加拿大、美国、瑞士等全球政要以及知名人士的慕名拜访,当然也有各国名人、影视明星。日本《樱桃小丸子》的作者——樱桃子也曾多次拜访。

      老先生的事迹先后被英国国际名人传记中心(IBC)、美国名人研究院(ABI)选入并收录进《国际名人辞典》《国际500名人》等。

  “因为自己也生过重病,深知病人的痛苦,所以我能做的就是让他们减少痛苦和压力。无德不成医,是我从医的初衷。”和士秀说。

      老先生一生坎坷,即使是文革十年的风雨飘摇,夫妻也始终不离不弃,陪伴左右。

丽江之忆(一)      绿洲的世界之窗绿洲

      如今老先生95岁,其妻子94岁,70多年的风雨同舟,两人超过半个世纪的爱情,与你同富贵、共贫穷,一起携手到白头,最好的爱情大概就是这样!

      老人的儿子在白沙建起了一个百草园,希望大家借此认识到中药的神奇。

      说到建园的初衷,和述龙说种百草的目的一是活标本,二是采集、收集种子后又可丢到山上去。植物标本陈列室里,如今已采集了1000多种植物标本。每一种都是药,都有自己的功效。

      作为行外人来说,真是只能感叹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感叹中医学的奥妙之处。

      更让人惊奇的是,院子里除了各种草药,房檐和墙角下刻下了30多个国家的文字。

  经和述龙介绍,这是他亲自写下的。内容是选取各个国家媒体对父亲行医事迹报道的标题和内容。“想要为后人和父亲留下一些纪念,同时也想以这种方式将中医学的精神延续下去。该园一直都是免费为游客开放。”

  “诊所门前,一位耄耋老人,情深却无言。在日复一日的行云流水中,甘愿成为传播中医文化的一介布衣。”这是《本草中国》记录片中对这位丽江老人的描述。

      而这,恰是对和士秀一生的最真实写照。

      和士秀老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的那样:“不是我和士秀有多么了不起,而是祖国的传统中医了不起。为此才吸引了这么多的国际友人。”

      老人的心愿:希望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医!

      和医疗界的朋友交流过,得知现在国家在大力发展推进中医药品,虽然沾染了些时代浮躁的通病,另外中药的病理实验测试体系尚未建立。

      但总体方向是正确的:中医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未开发的巨大宝藏,需要现代科学的研究和发展体系的支持,将它博大的能量释放出来,造福炎黄子孙,造福全人类!

      在和士秀老先生身上可以感受到,深藏于他内心深处的对病人的关切与重视。

      除了医药,中医的医德为先的理念更是宝贵,值得尊崇!

      相信在国家的引导下,在众多有识之士的努力下,中医的魅力将渐渐试去浮尘,重现光芒,造福中华儿女,也造福全世界人民!

      那时在丽江,最喜欢的还是在四方街跳锅庄舞,大家手牵手,不必认识,不论男女,一起欢乐地跳舞。

丽江之忆(一)      绿洲的世界之窗绿洲

      这个感觉非常好,基本是三分之二都是丽江人,三分之一游客,丽江人特别地淳朴厚道友善,跳舞时的氛围特别好。那次在丽江,几乎每天都去跳。

      去了洛克故居,在一个比较边远的村子里面。那时还没修整,房屋已经破旧,我们到时关着门,也没有别的游客来,管理员是有人去帮我们叫,才来到现场,卖了门票,将门打开给我们参观。而现在已经修整一新,参观的人也不少。

丽江之忆(一)      绿洲的世界之窗绿洲

      洛克是个很特别的人,对丽江今天闻名于世界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与丽江渊源深厚,下篇游记将专门讲述这位奥地利籍美国人的传奇一生。

丽江之忆(一)      绿洲的世界之窗绿洲

      这些点点滴滴感受都在我的心里盘旋,写下来,分享给大家,也是对过往那个丽江 --  她的美丽宁静纯朴友善的回忆和向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丽江之忆(一)      绿洲的世界之窗绿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jsz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