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权威渠道发布的信息,游族网络董事长林奇于2020年底离世,年仅39岁。据警方通报,林奇的同事许某有重大作案嫌疑。涉嫌投毒杀人的许某,与林奇同年,先后留学法、美,毕业后曾在美国的律所做过高管。两个39岁的成功男人,竟以如此惨烈的方式,结束了各自的前程。
之前,我压根不知上海滩有个林奇,不知他的三次创业、游族网络、百亿身价,更不知他醉心科幻,一直雄心勃勃的筹拍六部《三体》电影。这次用心关注林奇的英年早逝,多是因为惊悚,惊悚人性中的冷血。按目前有关方披露的信息,两人之间似无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杂文:无奈恨。在我的认知里,农耕时代的民间杀人夺命,往往有着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许某与林奇互为同事,能有多大的积怨?法学背景深厚的许某,设计林奇的不归路时,就没想到自己也会相伴相随吗?
想必许某投毒时心存侥幸。星星点点的恶意,一旦邂逅侥幸就势如燎原。现在的职场上,相互竞争犹如同场竞技,并常态化、合理化。因见解、主张及行事方式的不同,泛起纷争也理所当然。正常的纷争没有大碍,被恶意裹挟的纷争则恐怖了。他与你八竿子打不着,你成功了他挖坑。你掉坑了,他没半毛钱的好处,可他不挖坑就手痒。若他与你在正面竞争中落于下风,则从侧方或裆底进行攻击,宁同归于尽,也不容你一骑绝尘。泰翁说过,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一些家庭,也有类似,家人间的争吵变成仇人斗狠,直至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恶意,一网打尽了人性中的阴暗、阴险与阴毒。
恶意,生而有之,还是后而成之?这道算题,应在两千多年前,从先哲的“人之初”一声长叹就起算了,貌似至今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本人的毕业论文,是对伦理学的东拼西凑,小心翼翼的避开“人之初”。这会脑壳进水,实在记不得哪位学者的演讲了,大意是:价值观的多元化是客观存在,也应宽容,但必须遵守基本规则。最基本或最基础的规则之一是不容侵犯人权,尤其是生命权。
有首老歌唱过,我们的生活铺满阳光。的确,我们的生活洋溢着安宁、温暖与平和。投毒杀人是个案,一干人狭路相逢许某或类似许某的偏执狂,应是极小概率的。但经常遭遇甚至还得忍受类似许某的种种恶意,却是大概率的。也在大概率里面的我,只能两个字:无奈。网络上曾有一个戏谑,求心理阴影的面积多大?自己阴影面积还能约莫着,如果求其他人的,依我仍是两个字:无解。所以了,码字至此,顺手就把这四个字做了本文的题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