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阳明心学古体诗
周敦颐诗赏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理学家的修心境界

周敦颐诗赏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理学家的修心境界

作者: 神意通达 | 来源:发表于2019-04-16 23:43 被阅读46次

诗歌是文人表达情感的工具,它有两种表达方式:一种是命题作文,一种是无题自由表达。我们熟知的诗词都是精选出来的,是介于自由表达和应对命题之间的一种形式,所以显得字词考究,但又不失它的意味。而真正深有意味的诗词,却可能形式并不考究,古代思想家的诗词就有这种特色。包括朱熹和王阳明的诗词,都重在达理,但他们的学术共祖周敦颐的诗词却是文笔与达理兼备,今天选取一组周敦颐的诗作欣赏一下。

周敦颐的《爱莲说》入选中学教材,我们都很熟悉。但我们学它是从纯粹诗歌的角度学习的,这就把这首诗的学术价值回避了。从诗歌角度说,作者通过赞美莲花来言志,要做一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君子。但是周敦颐是著名思想家,这首诗实际是一首理诗,表达了理学学术思想。

所谓理学,是这么来的:孔子儒学被汉朝董仲舒儒学接盘后,渐渐失去在民间的地位,而东汉末年佛教和道教开始发力,影响越来越大,到了北宋初年,一些儒家知识分子学贯三家,开始把三教整合形成一个新的学术流派,他们自称是“道学家”。后世研究者为了区别于道教和道家,叫它为理学。理学从南宋开始成为官方意识形态,直至清末。统治中国700年。

陆王心学和程朱理学都是理学,虽然两者互相争辩,但都尊周敦颐为自己的学术之祖,当然孟子也是他们共尊的共祖,但那并不是学术性的,而是学派找靠山的思维。就像一说自己就是炎黄子孙,总比说是金国子孙或者南宋子孙来劲。思想谈的是学理。周敦颐的学理才是心学和理学的学理。这就是为什么你可以给自己的孩子讲着论语孟子哄他睡觉,但绝无可能讲周敦颐的《通书》、王阳明的《传习录》能把人哄着。

下面体验一下这首《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它讲的是修心的过程和关键。出淤泥而不染(不逐物,不被外界所动,主动去恶,去私欲),濯清涟而不妖(不沉空,不脱离实际,心空不空,空中万有。逐物与沉空是修心的两个极端,都须避免,后面的牡丹与菊花分喻二者),中通外直(心内光明畅达,行为正直有规矩,即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指出了方法),不蔓不枝(不生枝节,不起各种私欲。这是更细的方法),香远益清(香气幽远,讲究潜移默化,顺其自然,这是方法论),亭亭净植(挺拔有条理,喻良知立起,万象森然。这是目标),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花就如人的心,只可觉察,不可刻意操弄它,这是修心操作上的关窍)。

你可感觉到了阳明心学的身影?

再看两首周敦颐的诗:

《读易象》

书房兀坐万机休,日暖风和草色幽。

谁道二千年远事,而今只在眼前头。

书房兀坐万机休(静坐息思虑),日暖风和草色幽(息思虑后,心内的景象)。谁道二千年远事,而今只在眼前头(良知现前。二千年未变的是人心,它超越了时空,古今一样,这是人类的心性本能。不是我们的意识之心。)

《书舂陵门扉》

有风还自掩,无事昼常关。

开阖从方便,乾坤在此间。

这是周敦颐在他任职的官所的门上所写的对子,谈的也是存心养性的功夫。有风还自掩,无事昼常关。(有风吹时,门会自动关上,就像有修养的心对待私欲,私欲来时,心自动把它屏蔽。没事时,门在白天也常关着,喻心的存养功夫,不放逸)

开阖从方便,乾坤在此间。(心的打开与关闭,喻为善和去恶,无一定之规,根据方便而定,一切都是由心决定的。)(神意通达)

相关文章

  • 左耳小语47|荷花为什么被称为君子之花?

    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写了一篇有名的散文《爱莲说》,描写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周敦颐《爱莲说》里写到“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

  • 心之所向,身之所往!

    宋·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诗来自周敦颐的《爱莲说》。他说的是荷花,荷花在周敦颐的眼里算是花中君子了。荷花...

  • 爱莲之反说

    北宋周敦颐一篇《爱莲说》把莲吹捧到了至高境界,说什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花之君子”云云,而我的...

  • 安居士/海滨:夏日莲歌3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揭示出莲生于淤泥,绽开于水面,出淤泥而不染的深层内涵。同时...

  • 青青池塘中独一红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 微风不燥,所经之处满是清凉。我...

  • 浅说周敦颐为何是孔、孟之后的第一位圣人

    “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这首自小就耳熟能详、琅琅上口的《爱莲说》, 便是出自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

  • 活成一支婀娜的莲

    1 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中曾如此说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写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

  • 知我心,通我意

    开头,我想从一句诗开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知道这句话吗?这是周敦颐的《爱莲说》。古往今来,许多人都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周敦颐诗赏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理学家的修心境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jyw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