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余秋雨先生的初相识是在初中的一堂语文课上。
记得当时有一册语文书上收录了他的一篇文章:《信客》。那篇文章属于选讲课文,不是必学内容。
可是语文老师却要求我们翻开那篇文章,说他要讲。而且,他还说,“不光要讲,而且要细讲”。
为什么?他说,因为他喜欢。他喜欢这个作者。
底下有同学在偷笑了。因为他们并不觉得这篇文章有那么值得。
当时的我们,并不了解这位作者的伟大。
2019-09-23现在回想,关于《信客》的具体内容已经有些记不清。可是对于那堂课,却依然是记忆犹新。
忘不掉,课上老师精彩绝伦的讲评。他带我们走进了信客的内心世界,让我们感受到多年以前,信客在文化连接与传承方面扮演的重要角色:他们跨越了广袤的土地,穿梭在大街小巷中,身上背负着无数人的殷切期盼——
“你那边天气好吗?天凉了多添衣。”“注意身体啊!别光顾着挣钱累坏了自己。”“我这边挺好的,你不用担心我。”“家乡的枣子熟啦,你什么时候回家呀?”……
信客这个职业,一代又一代传承了下来。他们不光是信使,还变成了连接大江南北的地域差异的纽带。这样,不知不觉间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而这种古朴的文化传播方式,就这样在余秋雨先生的笔下缓缓诉说着。
2019-09-23后来到了高中,换了新的语文老师。她要求买课外书阅读,还给我们推荐了两位作家。一位是毕淑敏,因为她的文笔细腻词藻华丽;而另一位,就是余秋雨。
老师说,余秋雨先生的文章,有着别样的雅致。他对于文化的思考,有我们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于是我买了一本《千年一叹》,第二次正式了解他。
2019-09-23《千年一叹》是一本游记,记录了他游历多个文明古国的过程以及他的心得体会。
读这本书,我开始感叹于他的博学笃实;惊讶于他的敏锐和沉稳。
古老的国度,悠久的历史。废弃的宫殿,四周的断壁残垣,锈迹斑斑的铁丝网……在他的笔下,都被赋予了生命,向你讲述它们的曾经、它们的过去。余老对于文化细致独到的见解,把那些几乎消失掉的文化记忆重新拾了起来。
他的描述里那些古老庄严而神秘的国度,令我心驰神往。
2019-09-23未完待续
想继续阅读,就来公众号[柳儿的日记]找我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