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
“一支笔、一盏灯、一个晚上,创造一个奇迹。”开学前,熬夜补作业的名场面在各地上演。没过几天,段子手们又有了 新语料。2月,江苏省常州市一小学启用“作业熔断”机制,即晚上9点以后,学生可以无条件停止写作业,第二天也不用 补做,这样来保障学生充足的睡眠休息时间。此举一出,引发 了广泛关注 。
其实,作业“熔断机制”并非新事物,在此前多地教育行政部门发给学校的通知中都有所提及。给作业松绑,是在为睡眠争取时间是对教育部原则性规定的具体落实。
创新感悟:
作业本身是一种手段,而不是一种目的,它是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明白这个定位,我们才能更好的去审视留作业这件事情。回看淹没在作业中上不了岸的小学生,与其单纯限制作业时间,埋头画红线,不如做个个性化尝试,结合因人而异的个性特点,针对强弱有别的学习能力,抬头开绿灯。
朱熹曾说:“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万物各有特性,孩子各有天分,只有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减负,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作业“9 点断”机制的安排固然人性,但也极可能治标不治本。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培养人才要“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有高有低,学习能力有快有慢。作业“熔断机制”必须要与孩子的学习能力相适应,给不同的孩子制定不同的作业方案,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教育,当标本兼治。学校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减负;家长也应做好相应监督和引导。为此,家校合作,共同呵护孩子健康成长。
![](https://img.haomeiwen.com/i28951814/20266bb6022a0d84.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