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读
当我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心里不自觉地升起一种慌恐感和惭愧感,回想这近四十年的人生路,自己其实没有读几本书,能记住的更是寥寥无几,更不敢妄谈读书对我的指导和影响,那就写写读书时的一些小片段吧。
小学时除了有数的几本小人书外,能经常看的就是老师发的课本,每一册课本都被我翻得稀烂,页脚上卷、泛黄增厚,甚至有的书拦腰截断,仍然不释手。《火烧云》这篇课文记忆深刻,文中对晚霞的描写可谓细致入微形象生动,后来才知道是我最喜爱的作家萧红写的。
上初中后仍然以课本为主,那时没有课外书没有课辅没有练习题,老师就让读课本,那时的课本也真是好读(现在的课本碎片化抽象化太厉害),历史书如同故事书,地理课本如坐地旅游;语文课本当然更好了,至今记得一个实习老师给我们讲方纪写的《挥手之间》,讲到老师两眼微红,讲到学生眼含热泪,那手在我心里一直挥之不去。英语课本也不难读,那课文就是一个一个域外小故事,有趣可爱,只是我根本不大声朗读,因此成了实实在在的哑巴英语。
感谢我的非重点高中,那里依然只有课本,没有复习资料,有大把时间读些课本之外的书。学校没有图书馆,不知从哪里来的琼瑶小说在校园流行着,经常不上自习躲在宿舍读一本本的琼瑶,什么《一帘幽梦》、《人在天涯》、《在水一方》都是那时看完的。在同学之间一度流行……好好……好好……的琼瑶句式。琼瑶的小说滋润了那个年代的我们,风花雪夜、浪漫爱情让艰涩的生活变得诗意美丽。琼瑶的小说读三本就足够了,相似的故事、相似的语言,很容易让人乏味。村里有个老爷爷知道我爱读书,每当放假回去就主动送书给我读,有《杨家将》、《呼家将》、《薛丁山征西》、《樊梨花》等书,看的如痴如醉,那国家大义、英雄良将、豪侠义气深深影响了我。现在想来,当时要只看琼瑶就好了,也不至于多大了连个恋爱也不会谈,还动不动爱两肋插刀,往往到最后被刀插满了两肋。
在千军万马中考上了大学,可见到大学的时候傻了眼,通知书上写的风雨操场原来是又刮风又下雨的操场。久盼的图书馆就像火车站的售票窗口,书有没有全看管理员阿姨的心情而定。还好班主任是个书痴,第一节课就用浓重的乡音号召我们买书借书读书,以至于毕业走时,有的同学用麻袋往家寄书。同学之间互相传看成风,仍记得看《飘》时的盛况,一个宿舍一个宿舍排着队看,好不容易排到了我们宿舍,我又排到了最后,实在等不及就先看下册,后来又看《飘》的续集《斯佳丽》及电影版《飘》,那《飘》的上半册至今未读。还有一个趣事,《红楼梦》看到凤姐死的那晚,半夜起夜,楼道里灯光昏暗,看见前面有一个长发人在飘飘悠悠地走,立时想起了凤姐,遂大叫一声跑回宿舍,心狂跳了许久。第二天说起此事,舍友说估计你把那个人吓得半死。大学期间班风极好,我也跟着买了好些书读了好些中外名著(在大学期间首次接触),有的作了笔记、有的写了读后感,但大部分都还给了学校。而读书的习惯就此保留了下来。
记得有一次母亲生病住院,我去陪侍了几天,整天就是医院食堂厕所三点一线的生活,我一向又不大擅长与人交流,快要憋疯了的节奏。一天去厕所看到有手片大的一块报纸,随捡起来反复看,大有久旱逢甘霖之感;尽管是新闻,却也左看右看不忍释手,至于是什么内容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看见那白纸黑字就亲切的不得了,此刻我知道这辈子是离不开文字这东西了。
我读书其实有点下作,上班后利用有图书馆的便利条件,常常是一个作家一个作家地读,把金庸的十四本小说一次性借来读;把三毛的所有散文集一次性借来读;把莫言的所有小说也一次性借来读,把十册《藏地密码》一次借来读,读他个不分昼夜、痛快淋漓,读他个泪流满面、心潮澎湃……读书不仅下作而且从高中起还养成了一个坏毛病,那就是不躺不读,这几十年书的都是躺着读过来的,所以最近两年眼睛开始频频抗议,也就再没有那般淋漓时光。
虽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由于我读书一直不求甚解一知半解,没有领悟书中之真谛,所以并没得见颜黄二位真容,岁月照样大摇大摆地爬上额头,囊中一直是月底羞涩。
到现在也弄不明白自己是死读书还是读死书,反正是几天不见有字的东西就心里空落落浑身不舒服(有声书代替不了),反正闲着也是闲着,那就读到死吧。
2017年7月23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