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IA学习力」《思考快与慢》No.5,风吹铃动【光环效应、别葫
- 「RIA学习力」《思考快与慢》No.7,风吹铃动【锚定效应、可笑
- 「RIA学习力」《思考快与慢》No.10,风吹铃动【逃逸出租、基
- 「RIA学习力」《思考快与慢》No.13,风吹铃动【专家不如公式
- 「RIA学习力」《思考快与慢》No.14,风吹铃动【何时信专家、
- 「RIA学习力」《思考快与慢》No.12,风吹铃动【未来不可测、
- 「RIA学习力」《思考快与慢》No.4,风吹铃动【认知放松、物业
- 「RIA学习力」《思考快与慢》No.2,风吹铃动【惰性思维、百万
- 「RIA学习力」《故事思维》No.5,风吹铃动
- 「RIA学习力」《终身成长》No.5,风吹铃动
拆页七
来自第七章《字母“B”与数字“13”》
P66
如果你赞同一个总统的政见,你可能也会喜爱他的声音及着装。喜爱(或讨厌)某个人就会喜爱(或讨厌)这个人的全部——包括你还没有观察到的方面——这种倾向就叫做光环效应。这个术语已在心理学领域使用了长达一个世纪,但仍然没能成为日常用语。这是一件憾事,因为光环效应这个说法很好地诠释了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偏见,这种偏见在我们塑造对人与环境的看法时起着很大的作用。系统1可以通过很多比现实更简单却更连贯的方式来表现这个世界,光环效应就是其中一种。
我们对一个人性格特征的观察顺序是随机的。然而,顺序的确很重要,因为光环效应注重第一印象,而后续信息在很大程度上都被消解掉了。在我刚做教授时,我评价学生论文的方式很传统。我会按顺序一次取一本论文,一边读一边打分,然后计算出总成绩,之后再接着批改下一个学生的论文。最后,我注意到自己对每一本论文的评估都出奇地相似。我开始怀疑我的评分产生了光环效应,即第一次评分对接下来的所有评分都产生了一定影响。这样的机制十分简单:在我给某学生的第一份论文打了高分后,再碰到有模糊或是有歧义的陈述时都会对这个学生手下留情。这种做法看似合理。学生能将第一份论文写好的话,就不应在第二份论文中犯低级错误!但我评分的方法却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如果某个学生写了两份论文,一份论点有力,另一份却经不起推敲,我则会因为批改的顺序不同而给出不同的分数。我曾经告诉学生两份论文的评分标准是一样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相比第二份论文来说,第一份论文对于总分的影响更大。所以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我采取了一种新的做法。我阅读并批改了某个学生第一个问题的答案,然后接着下一个学生的相关论述,而不是按顺序读完第一个学生的整本论文才评阅下一份。我确定将所有分数都写在了论文集的封底,以避免在批改第二份论文时出现偏见(即使是无意识的),在改变方法后不久,出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结果:我对评分的自信程度比原来更低了,原因在于我频繁地感到一种不适,当我对某个学生的第二份论文感到失望时,便在他的论文集封底记下一个低分,但却偶然发现我给他的第一份论文打了最高分。我也注意到了我会不经意地改变尚未写下来的分数以缩小两份论文之间的分数差,并且,我很难克制住自己不这样做。我对同一个学生的论文评分通常相差巨大。这样的前后不一使我感到不确定和沮丧。
我现在对自己的评分行为感到失望和不自信,但我认为这是件好事,因为它表明现在这个方法比原来的有进步。我先前所感到的一致性是伪造出来的,它使我有了认知放松之感,我的系统2也欣然接受了最后的分数。采用新方法之后,虽然第一个问题深深影响到我对之后学生的评估,但我允许自己这样做,因而学生某些问题答得好和不好的分数差别也就不是我有意为之的了。但我发现同一个学生在回答一个问题时表现优异,而对另一个问题的解答却很糟糕。当我改变方法时,这种令人感到不适的前后不一致就显露了出来:它不仅反映出随便拿一个问题去衡量学生水平的做法是不恰当的,还反映出我自己打出的分数同样不可靠。
我采取的避免光环效应的评卷方法遵循了一个普遍原则:消除错误的关联!为了了解这一原则的工作原理,我们设想一下:向大量观察者展示一些装有硬币的玻璃罐,让他们估计一下每一个罐里硬币的数量。詹姆斯•索罗维基( James Surowiecki)在他最为畅销的著作《群体的智慧》( The Wisdom of Crowds)一书中解释道,一个人单独完成这个任务的效果并不理想,但一群人共同作出判断时准确率就很高。有些人高估了硬币的数量,另一些人低估了它,但对所有判断进行平均估算得出的平均值就会趋近于准确值。这种机制很容易理解:每个人都观察着同一个玻璃罐,他们的判断都基于一个共同的基础。另一方面,每个人犯的错误都与其他人的错误无关,(在没有系统性偏见的情况下)这些错误的平均值趋近于零。然而,只有在每个人的观察相互独立、每个人所犯错误之间不相关联的情况下,降低错误率的奇迹才能出现。如果观察者持有相同偏见,就算将他们的判断汇总起来也难以降低错误率。允许不同观察者之间相互影响会减少样本量,进而影响小组估值的准确率。
想要从大量证据来源中获取最有用的信息,你应设法使这些来源相互独立。这也是警察办案时所遵循的规则。如果某个案件有多个目击证人,在录口供之前,这些证人是不能获准讨论案件的。这样做不仅是为了防止不怀好意的证人相互串通,还避免了没有偏见的证人相互影响。交流过各自目击过程的证人容易在证词中犯相似的错误,降低了他们所提供信息的总体价值。减少信息来源中的冗赘信息总是没错的。
企业高管需要花大量时间主持会议,独立判断原则(及解除错误关联)可以直接应用到这些工作中。一条简单的规则就能发挥作用:在开始讨论某个问题之前,先让与会的每一位成员各自写下简短的意见阐明自己的观点。这个过程很好地利用了小组里不同知识和见解的价值。而开放性讨论这一常规做法总会注重那些发言早而又强势的人的意见,使得其他人一味附和他们的观点。
「I,重述知识」
1)光环效应是什么?对人们有哪些影响?
光环效应是一种人人都不可避免的偏见。人们被自己一开始的看法所左右,就想有个光环“笼罩着”一样,接下来的信息就被无意识地与之相关联,无法显示出应有的差异性和对比价值,从而使得总体最终判断跟最初看法别无二致。
其好处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事物运行既定程式,纳入系统1自动高效处理,省心不费脑;其弊端是很可能看待事物不全面,有成见,出纰漏。
2)拆页中讲到了哪几种规避光环效应的方法,除此之外,你还运用过什么方法。
1.独立原则。
2.切断关联性。
3.换一种跟原来不同的顺序操作。
4.自己用过的办法:爱屋及乌时要防止自己失去理智,意识到调用系统2冷静冷静。
「A1,激活经验」
一些老师或者文章教作文时说,一定要有好的开场,能让高考阅卷老师给出高分,这就是一个光环效应。
你在生活中或者工作中看到过哪些光环效应,先用简单的语句罗列,然后挑选一个,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律师对某类案子都有个常规判断,比如:离婚财产分割呀、遗嘱效力呀、合同违约责任呀、损害赔偿责任呀……很容易一开始就下了初步定论,输赢、几成把握。但越做到资深越不会轻率,不管是税务稽查中的行政诉权,还是股权确权中的再审、劳务关系的论证、夫妻财产的认定、调解等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巧妙运用等,潜心钻研、出奇制胜,这也才有了律师水平参次不齐,司法文明的缓慢推进以及社会整体的螺旋进步。
其他关光环效应:
总觉得哪位同学、同事八卦或者沉默寡言;
挑了十件衣服还觉得前面那件好;
认准这事跟家人没法沟通商量;
几年来只买思念手工水饺;
不认为外国月亮比中国圆;
自认为某个行业的工作并不适合我……
「A2,规划运用」
(选作,今天的A2自由发挥啦)
群体思维极化告诉我们,越讨论越受到群体偏见的影响,所以采取头脑风暴之前要先各自写下来,以防丧失有价值的冲突判断,这也是《七顶思考帽》这类思维方式的价值所在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