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树丽

周日诗云给我打电话,她说自己在中医馆排号就诊,我马上就开始思考我是否也需要给自己的身体做一次中药调理补补能量。
周六去做颈椎按摩,谈起我脚跟的骨刺,医生告诉我这是气血不足,肾气亏损造成的,同时还建议我买归芍地黄丸补补气。

我倒是听劝,立马就去药店买了一盒,果然说明书上就有治疗脚跟疼的功效,不过这个药丸要咽下去不容易,我是分割成了六次才算完成任务。
按照诗云的指导,我在网上也预约了医生。之前我们都习惯去找姬大夫,但是找他看病的人太多,大家都是早上五点就开始排队了,想着自己的身体也没有大碍,随便找个大夫都能解决我的问题,于是我和诗云都预约了段医生。
段医生是中年年龄,说话很慢,看病也慢,找他看病的人也多,他不着急,慢慢地和病人沟通,主打一个“慢动作”。
我本来也是在等,我的号并不是在前面,但是段医生却先咨询了我,这让我很是惊讶,心里感叹自己的好运气。
我只是这段时间没有力气,总想睡觉的感觉,当然这和我晚上休息的不好也有关系。段医生给我把了一下脉,然后告诉我是气虚肝郁,他给我开了药,叮嘱我如何煎药等等。
买药的费用是170,我用的是医保卡,所以最后我的付款是68.32,大家说医保卡的钱要用,否则就作废了,我也不懂是怎么一回事,反正只需记住要花够多少钱就对了。

很有意思的是我和诗云的药竟然差不多一样,不同的是茯苓,她的剂量比我多出几克,其他的七种药材一模一样。
段医生看病有一个特点,他要求我们自己煎药,否则他是不给看的,这对我来说非常不友好,因为我从来没有煎过药,我也不知道如何煎药。


我是一个非常好奇的人,到家之后我开始打开一包药,我想看看里面的药材到底长啥样,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
我不认识这些药材,于是我开始上网查找比对,我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我从一堆药材里面开始挑拣分类,我把里面的要分为八类,然后我考始在手机上查找图片,一个个比对,还别说我竟然搞定这八类中药。


果然处处留心皆学问,不仅如此,我还尝了一下这些药,还查了一下这些药的功效,我发现最贵的是红参片,这八种药补气的也就是红参了,其它的只是健脾,除湿,降火的药。
既然买了那就要认真对待。
对于煎药我还是一片空白,幸好包药的纸上有说明书,我只需要按照顺序去做就行。
我们家是没有熬药的砂锅,诗云倒是在网上买了一个专门煎药的电锅,这样她就不用时刻守在火炉旁边。我们家倒有一个炖肉的砂锅,可这个锅用来熬药就显得太大,思来想去,我觉得还是用我家的做饭锅熬药最省劲。
段医生告诉我七点吃饭,八点喝药,而且还要喝十口,在一个小时内喝完等等,我对这种公式化的喝药感到诧异。
我每天六点半就吃饭了,而且早上八点喝药我应该是在上课,我一边上课一边喝药,一节课的时间喝完,想想挺有意思。
我挨个品尝了一下这些中药,除了那个干姜辛辣,其他的都还能忍受,医生告诉我熬夜的时候需要加上三颗枣,还好我家里还有一袋枣没有送人,否则还真的去买十多颗了。
我问诗云能不能在中医馆让人家用机器给煎一下药,这样我们每天拿着药袋喝也方便,诗云说段医生不让,我笑笑,他又不知道我们是怎样煎药的?
结果一咨询前台,人家告诉我我的药剂量太小,不够熬一锅,所以建议自己煎药,我突然明白段医生为什么不担心我们煎药这件事,因为他开出的剂量只能自己回家煎。
自己煎药就自己煎药吧,这对我来说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说不定以后煎药的机会会变得越来越多呢。

我在中医馆看到一个煎药的锅,也就六七十块钱,当时有点心动,但最终没有买,我发现自己开始勤俭持家了,这是我的进步。
早上五点我就醒了,然后我开始泡药,十五分钟后,我开始打开熬药,从大火烧开水到小火慢炖这个过程,我觉得并不难,我一边看着火一边做饭,半个小时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我把药倒在碗里,看着满满一大碗我意识到水多了,于是又重新倒进锅里再继续熬,但最后还是熬出大半碗,想想算了,熬多少喝多少得了。
我把药倒进我的保温杯,刚好满满一杯,我尝了一下味道还挺nice,不过我因为监考的原因,等我喝完才发现已经超过一个小时了。
虽然第一次熬药不太完美,但是也算及格,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接下来六天我就能得心应手了。
很开心又get到一个新技能,感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