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翻看朋友们的朋友圈,很多都显示三天可见,更多的是很久没更新的状态,有的甚至显示屏蔽状态。大家似乎已经不想再发动态了。
据了解,每天有10.9亿的人打开微信,7.8亿的人刷朋友圈,但只有1.2亿的人发朋友圈。
前些天突然想起一个开儿童摄影的朋友,他因为经营不慎导致亏本,欠了两百多万。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看过他发朋友圈了。
他把自己的朋友圈封闭起来,任何人都无法得知他的蛛丝马迹。我不知道他这样做是为了躲债还是逃避现实,只希望他能够重新振作起来。
有个女同事,之前非常喜欢发朋友圈,吃个肯德基也发,点赞的人也挺多。
后来有一天,她生病了,开始找人借钱,但是没人借给她,那些给她点赞的男人恢复了往日的冷漠,对她敷衍了事。有些甚至把她屏蔽了。
经历了到处碰壁,这位女子开始变得收敛而沉稳了许多。她不再虚荣地发那些自拍和肯德基,而是把朋友圈设置成三天可见,一般人加她她都会选择不给对方看朋友圈。
她说,别把自己看得太重,有时候,你觉得重要的事情,在别人眼里就是个笑话,人们永远不会为不值得的人浪费时间,仅此而已。
就这样,她开始全新的生活,活得简单而充实,病也好了。
有时候,你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喜悦,别人却以为你是在炫耀,从而冷嘲热讽。就像我的朋友琪琪。
她省吃俭用去买了一双耐克,还发了朋友圈,下面的评论让她心寒。有人说她这是假的,是莆田耐克,有人说不就一双鞋子吗,有啥了不起的,还好意思在网上炫耀。
这些人中,有些是对于她那双耐克的羡慕嫉妒恨,有些则是鄙夷和不屑,觉得她虚荣。
她读懂了人们的心理,觉得羞愧难当,当即就把那条朋友圈删除了。从此以后,她便很少再发朋友圈。
事实上,我已经过了那个不断地在朋友圈发布动态的年龄,曾经年少轻狂,不谙世事,不懂得人心险恶,把自己的心路历程一股脑的发布在大庭广众之下,供人们观赏,现在回想起来,实在是太傻了。
成熟之后,我们学会了伪装和包裹自己的内心,不再轻易和别人分享。
我经常看到那些不断地在朋友圈发布动态的年轻姑娘们,晒着她们的肯德基、美食、衣服、包包、以及喜怒哀乐,有的甚至一天发五六条。
她们用稚嫩的语气宣泄着内心的情感,或者表达对青春的忧郁之情,那副多愁善感的模样,像极了年轻的我。
朋友圈的动态,已经被微商和年轻人的生活所占领,那些曾经一起的同学朋友的动态逐渐消失殆尽,了无音讯。
村上春树说:人生而孤独,所谓交流不过是寻求安慰。
真正的朋友并非存在于朋友圈之中,而是你的现实生活。那些不发朋友圈的人,有很大概率,是找到了更舒服的生活方式,即朋友在身边,爱人在对面,想和他们说的话,都在耳边。
山下英子在《断舍离》里写道:
想要让生活变得快乐,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扔掉那些“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东西。
不舒服的关系,当断;消耗你的人,当舍;无效的社交,当离。
将无关紧要的人请出生命,才能腾出空来拥抱知己二三,见识天地广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