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乐观人格与悲观人格》——阿德勒心理学

《乐观人格与悲观人格》——阿德勒心理学

作者: 健康管理师吕文彬 | 来源:发表于2021-09-17 22:12 被阅读0次

《乐观人格与悲观人格》

我们已经注意到一点,我们可以轻松地估量出每一个人的社会感,只要我们知道一个人在多大程度上准备服务于他人、帮助他人和给予他人欢乐即可。

如果一个人具有某种给别人带来欢乐的才能,他就会显得妙趣横生。我们更易于被快乐的人接近,在感情上,我们觉得他们更富有同情心。我们似乎可以通过直觉认为,这些特征表明了他们具有高度发展的社会感。他们从不愁眉紧锁、忧心忡忡,从不将自己的烦恼传染给他人,他们总是兴高采烈的。只要与别人相处时,他们就会流露出兴高采烈的神情,并用自己愉悦的心情感染别人,使生活也因此而变得更为美丽,也更加有意义。通过他们的行动、待人处事的态度、说话的语调、举止风度、愉悦的心理状态和笑声,人们可以意识到“他们是好人”。作为一个高瞻远瞩的心理学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想认识一个人的性格,通过一个人的笑比通过一种乏味的心理学调查来得更加容易。”联系可以因笑而建立,也可以因笑而摧毁。那些嘲笑他人不幸的带有攻击性的笑声,相信我们都曾听到过。因为远离联结人类的固有纽带,有些人竟不拥有笑的能力,而他们给予或表现欢乐的能力也随之丧失了。此外,还有另一部分人,他们不能把任何欢乐带给别人,这是因为,无论他们置身于何种境况中,他们只会感到阴云密布,感受到痛苦的生活。他们存在于世界上,来来往往,好像就是要把所有欢乐的灯盏熄灭。他们根本不会露出笑脸,要笑的也许只有在受到强迫的时候,又或者,即使他们笑了,那可能只是他们希望给向人们展示的一种表象。如此看来,同情和反感的感情的秘密,就是我们可以理解的了。

有些人恰恰与这种富有同情心的人相反,他们败坏他人的兴致,并且总是对他人横加干涉。这个世界,在他们眼中就是悲哀和痛苦的无底深渊。他们勉强度日,似乎对生活的重负早已不堪忍受了。他们夸大了每一个小小的障碍,在他们眼中,未来变得暗淡无光且令人沮丧,更重要的是,在别人欢天喜地时,他们会不惜一切也要把卡珊德拉式的悲哀预言说出来。他们是不折不扣的悲观主义者,无论对他们自己还是对别人都是如此。在他们周围,若是有人得到了幸福,他们马上就会心神不宁,焦躁不安,他们总是企图发现事情令人沮丧的一面,对此他们乐此不疲。他们不仅借助语言,还利用干扰性的行动去促成这种不幸的发生,他们希望以此阻止他人快乐的生活及享受人类间的友谊。

———阿德勒心理学

相关文章

  • 《乐观人格与悲观人格》——阿德勒心理学

    《乐观人格与悲观人格》 我们已经注意到一点,我们可以轻松地估量出每一个人的社会感,只要我们知道一个人在多大程度上准...

  • 2018-08-23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认为:乐观与悲观的最大区别就是对有利和不利事件原因的解释。 乐观不仅是一种人格特质,也...

  • 2011+唯乐+第五次作业

    第一、营销策略 (悲观/艺术家人格为主,乐观型人格为辅) 面对用户:以艺术家人格为主,做市场调研,打钩提问,再通过...

  • 主动性人格

    乐观需要主动性人格,因为这类人是站在机会角度和增量的角度看待问题,一切皆有可能,所以乐观。悲观往往是被动性人格...

  • 学习笔记:《儿童的人格教育》1

    阿德勒的人格发展理论 《儿童的人格教育》| 良舟工作室解读 阿德勒的人格发展理论,一个人成长到5岁,他的内在人格就...

  • 读《儿童人格教育》有感

    今天读了《儿童人格教育》这本书,感悟颇多。 《儿童人格教育》这本书的作者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著名的心理学和精神病...

  • 正面管教~阿德勒心理学【3/30】

    正面管教~阿德勒心理学【3/30】 正面管教的理论基础来自于阿德勒心理学,他是追求平等还有人格的尊重,把人看作人。...

  • 因为自卑,所以超越(一)

    这本书是奥地利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所写。阿德勒是个体心理学之父,个体心理学主要是把人的行为归属于ta的整体人格,也就...

  • 【20180621晨读感悟】孩子成长的核心在于理解

    今日晨读分享的书是《儿童教育心理学:儿童的人格形成与培养》。 这本书是由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所写。作者主张要用...

  • 我的自卑感

    在自学《人格心理学》到“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部分时,也浅读了他的著作《自卑与超越》,虽说已是一个多月前的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乐观人格与悲观人格》——阿德勒心理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kgsg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