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亲子教育婚姻育儿
“博士后”是怎样育成的 (作者: 费克峰)

“博士后”是怎样育成的 (作者: 费克峰)

作者: 贝尔哥兰德 | 来源:发表于2019-02-23 15:06 被阅读271次

                                                                                         “ 博士后”是怎样育成的

                                                                       ------例析家长在子女成长中的角色作用

                                                                                                          费克峰

            先讲述一个真实的教育故事。

            我的表侄博士后毕业了,而且是中国政法大学的刑法学专业的博士后。这一耀眼的光环,令不少人钦慕不已。

            其实,表侄学业的成功,个人天分并无特异,绝大成分应归功于表姐夫教子有方。

            表侄是表姐的独生子。像中国当年的一大批独生子女一样,婴幼儿时期享受了小皇帝般疼爱与娇惯的他,逐渐养成了唯我独尊的任性和自私。

            记得一次我去表姐家做客,表姐、姐夫很是热情,准备了鸡鱼齐备的一桌丰盛饭菜。用餐中,年幼的表侄因为别人动了他最爱吃的鱼而大发脾气,又是哭喊,又是摔筷子,姐夫劝了几句仍是不听,便一筷子抽过去,表侄额头瞬间出现两道血印,厉号一声,赶紧止住哭泣,乖乖吃饭。我当时很是尴尬,姐夫怕我误会,连忙解释说,孩子不能再娇惯了,不懂一点规矩,蹬鼻子上脸,那还了得。

           小学阶段的表侄毕竟年幼胆小,虽有逃学、撒谎等毛病,学习倒还中流。初中阶段则情况大变,正处青春叛逆期的他,结交了西大家属院几个不良子弟,开始逃课、抽烟、结伙逛街,成绩一落千丈。姐夫虽有警觉和敲打,但还没有充分估计到表侄不良习气的严重性,被表侄随口即来的一个个谎言骗得不明就里。

            结果中考惨败,在西大附中为本校教工子弟录取降分之后仍未上线,交了数万元赞助费,才成了一位学籍挂在普高,上课在西大附中的“借读生”。为此,表姐、姐夫十分伤心,彻底反思了自身在子女教育问题上的不足,检讨了表姐一再宽容与娇纵的危害。

            于是制订严格的作息时间表,每日五点半起床,晨读一个小时,六点半吃早餐,七点上学。中午放学十二点半午餐,之后确保午休一个小时,一点半上学。下午六点半放学回家,先做作业一个小时,七点半晚餐。八点开始晚自习,复习当天所学各科知识,预习次日将学的新课,十点半以后休息。除了在校上课的八个小时以外,表侄每天在家学习时间都在四个半小时以上。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除过大年三十和初一,几乎毫无例外。

            为了更好地督促孩子学习,姐夫身体力行,父子二人并排放了两张桌子,表侄学习,姐夫在旁看自己的书,备自己的课,写自己的论文。学习累了,提醒孩子吃点水果,起立活动一下身体。后来为了互不影响,又把桌子挪了位置,背向而坐,每天孩子看书学习多久,姐夫就陪多久。三年下来,表侄的学习成绩一跃而进入西大附中的文科班前十名,还担任了历史科代表。性格方面也改变不少,除去浮躁,多了沉稳,少了气馁,添了坚毅,甚至于寒暑假时我去做客,学习时间竟然没见人面,只在吃饭时才出来打声招呼。

            九八年高考,表侄以优异成绩应届考取了他所喜欢的西南政法大学王牌专业刑法一系。四年大学生活,表侄已习惯于不逛街,不打球,不唱歌跳舞,不谈情说爱,一头扎进法律专业书籍中,学习成了他生活的主旋律,钻研刑事案例是他最大的乐趣。两次荣获国家奖学金,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三篇。大学毕业时,以优异的成绩和突出的表现,被选拔留校工作。

             西南政法大学是一个法学专业人才济济的高等学府,留校后的表侄一如既往,毫不懈怠,一边工作,一边研修,一口气摘下了西南政法大学在职硕士研究生和中国政法大学脱产博士研究生桂冠,顺利进入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期间,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被国家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专业人才(博士)奖”,获奖人民币三万元。

            现在,年仅三十五岁的表侄,已是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院一名博士后副教授,正在破格申报正高职称。课堂上,旁征博引,谈法论案得心应手;课堂外,隔三差五,应邀开设法学讲座,听众云集,掌声爆棚。偶有外籍专家学者来访,他还经常客串法学专业德语翻译、英语翻译,凭借上万的外语词汇储备实力,成了学校外事来访专家陪同德语翻译的不二人选。

             表侄的成功范例,时常引发我对子女教育问题的思考。

             第一,子女的教育,家长是第一责任人。无论出于何种缘故,父母不能把子女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或其他亲属。既然生养了孩子,就应当义不容辞的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诸如子女的日常衣着打扮,交往的朋友,看什么书籍,在校的作业本、练习册填写完成情况等,都是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又便于操作的具体检查内容。

            第二,身教重于言教。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享乐至上的家庭,能熏陶、培养出品德高尚、热爱学习的孩子来。彻夜麻将、酗酒喧哗、电视常开的嘈杂环境,怎么容纳一张书桌的宁静?

            第三,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远比培养诸多浮华的兴趣要有用得多。当前社会上流行给孩子报兴趣班,乐器、书法、舞蹈、英语、奥数,有几个真正是孩子所喜欢的?又有几个让孩子学了技能,练了意志,塑了品格?盲目跟风,相互攀比,孩子节假日疲于奔命,家长经济上不堪重负。这样的折腾之后,又有几个孩子最终走了靠兴趣特长谋生的路子?与其如此,不如静下心来,引导孩子读一读名著,游一游山水,培养一些受用终身的良好习惯。譬如专注的习惯,读书的习惯,思考的习惯,倾听的习惯……促使孩子及早养成课前预习,课堂专心听讲,课后独立完成作业,不懂就问等自觉行为。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否更有利于孩子走向成功?

            第四,切记给子女补上忍耐寂寞这一课。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实在是一件苦差事,所谓快乐学习纯粹是一个伪命题。试问,诺贝尔奖的哪一项发明创造是在快乐中完成的?学习需要专注,需要坚持,必须忍耐寂寞,矢志探究。但是,懒惰、享乐又是人的天性。遏制这一天性,离不开明确的目标,顽强的毅力。在这个网络铺天盖地的年代里,便捷娱乐触手可及,手机看视频打游戏,QQ、微信聊天,浏览网站,网络交友等,在各种情与色的诱惑中,青少年方寸大乱者不乏其人。严峻的现实亟需社会、学校、家庭通力合作,积极引导,全天候防范(彻夜上网不眠,早晨一进教室就睁不开眼睛,趴桌睡觉,如此疲累的精神状态,怎么去上课听讲?)才可少受影响。这里,家长不给孩子提供智能手机,就是从源头上杜绝不良影响的最有力措施。可是,今天的家长又有几人能拒绝得了“心肝宝贝”购买智能手机的迫切要求呢?连家长都这样纵容自家的孩子,还怎么指望学校老师控制一个班级五十多名学生白天上课玩手机,彻夜宿舍上网?!

            说到底,中小学生迷恋手机不能自拔,家长给孩子购置高档智能手机,才是罪魁祸首。

            据调查,学生在校使用智能手机大致有如下行径:

           1,相互攀比,争脸面。从名牌鞋服,到大屏智能手机,均在中小学生攀比之列。

           2,下载免费软件“学霸君”,抄袭作业答案。

           3,上课听歌曲、发短信、玩游戏。

           4,夜间聊天、打游戏、看视频、猎奇成人网站。

            可靠统计数据显示,中小学生中真正把手机用于学习的人不到十分之一,这十分之一学生中,日常用手机查资料学习的几率又不足五分之一。

            扪心自问,每一个为人父母者在为子女提供了美食、时装的同时,为孩子习惯的培养,言行偏差的纠正,到底付出了多少心血?孩子向你描述的人生理想,究竟有几分实现的可能?孩子标榜的在校表现、诉说的师生矛盾,客观真实的原貌如何?一昼夜二十四个小时中,你的孩子有多少时间在安心听课、专心做作业?休息时间有几个小时在老实睡眠,有几个小时在上网、玩乐、逛街?真要关心子女的成长,只需在百忙之中抽点时间,看一看孩子的作业做了多少,同步练习册填了几页(姑且不论错对,先看学习资料上写了几行字,课本上做了多少听课笔记)?一个月的话费中,有多少短信和上网流量费用?依我个人经验,若无长途电话,中小学生每月超过十元的话费开支,基本就没用在正道上。

            第五,自我感觉过分良好。一味相信孩子不着边际的自我前途臆想,不仅是许多学生的毛病,也是不少家长因为溺爱而产生的偏心之见。可惜天上不会掉馅饼,做梦做不出学业成。

            正如没有一个家长不希望孩子成龙成凤一样,没有一个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学业有成,前途辉煌。可悲的是,老师苦口婆心千言万语的的说教,往往敌不过家长一句随意的否定与贬低。

            在当今这个崇尚个性张扬自我的年代里,取缔了惩戒的学校教育,越来越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如果家庭教育再溺爱有余,家法废弃,我们的孩子可真就从一个个小皇帝,蜕变成小霸王,甚至滑向小魔头了。这不是危言耸听,李刚之子李启明,李双江之子李天一,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就是最好的例证!

            第六,教育呼唤惩戒,惩戒离不开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家长,从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原则出发,必须为子女划定一道成方成圆的规矩底线。一旦逾越,即予惩戒。俗话说得好,“小口子不补,大口子得尺五”。千万莫要等到触犯了刑律,再痛哭自责,追悔莫及。在法律介入之前,只有家长才最能强力干预,及早纠正孩子品行的偏差。

             所以说,在子女培养过程中,自然是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最好。一旦懈怠,耽误了小学,还有初中,荒废了初中,还有高中,父母没有任何理由过早放弃对子女的培育。哪怕强制,也要尽最后一份心,去竭力补救。柳暗花明的风景,往往就在不懈的坚持之后。正如农事,耽误了春播,就得抓住夏秋的补种;放弃了夏秋,只有在收藏享用的冬季忍受饥寒交迫的煎熬。

            孩子的成才,极少数虽然不一定非靠父母的鞭策,有学校教育和环境的熏陶就够了;但孩子的失败,大多数除了不良环境的影响,家长的娇惯与放任更是直接原因:要么方法不当,要么监管不力。试想,当看到亲生的孩子毁在自己手中的时候,为人父母该是多么的失败,多么的痛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博士后”是怎样育成的 (作者: 费克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khp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