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原创,文责自负。
今天去打雪仗,很多人,一百多人吧。
站在人群里,我感受到强烈的孤独,就像那句“快乐是他们的,与我无关”。
中午我一个人去陶然亭溜达、拍照、堆雪人时,我反而是轻松的、自在的,还会不经意间满足地笑起来。
而在人群里,孤独那么强烈。
我想,也许我应该重新定义孤独。孤独并不是一个人呆着,孤独是一种内心感受。人可以在别人人群里,却感觉很孤独,也可以在一个人时感觉放松、自在。
当我在人群里时,我感受不到归属感。我回忆过去,我好像很难找到归属感,总是有一种游离地状态。每次过年,走亲戚的时候,总觉得没有什么归属感,因为总觉得自己是不被喜欢的,亲戚们的偏爱都在兄长身上;长大之后才发现,其实大多数亲戚没什么偏爱,他们对我们的感情都很淡漠。小学时,在学校里是有归属感的,那个时候的小伙伴们都是一起长大的,一起上学、一起玩耍。上初中后,我就开始没有归属感了,独自到县城,完全陌生的、没有安全感的环境,三年分了三次班,换了三次宿舍,总是在刚刚熟悉起来,就要重新适应陌生,那个时候是孤独的、没有归属感的,无助的。上高中之后,跟初中一样的境况,一直在适应不同的环境。好在,到了大学,情况有所好转,虽然在宿舍因为大家的性格、三观都不相同,没有那么强烈的归属感,但好在四年相处也还不错;虽然在班里没啥归属感,但是在社团感受到了满满的归属感和友情。大学四年是我最快乐的四年。工作之后,一直没有归属感,在一家公司即便呆了再久,还是没有归属感。
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或者说我窥到了一点点端倪,却没有想的很透彻。我的孤独和没有归属感来自于两个原因:一个是环境的陌生,不安全感,要不停地适应。一个是来源于自卑,过年走亲戚时,我不是最优秀的,感觉自卑;在学校、工作中,周围大多数人的物质条件比我好,毕竟一个农村来小女孩,是谈不上什么物质条件的,我时常感觉自己不如别人,有时候又觉得有些人只是家里条件好但是实在本人没啥能力——就是又卑又亢,但是那种我努力了很多年才能坐在这里跟你喝杯咖啡的感觉很强烈,甚至我很多时候是舍不得去喝咖啡的,总觉得三四十块钱喝杯苦咖啡不划算。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时,需要慢慢适应,言行举止总是收着的;熟悉了环境之后,自卑席卷而来,也不敢展示真实的自己,总是做该做的事,尽量少说话、不说话;所以,我一直未能真正融入,所以我一直没有归属感,所以我一直很孤独。
我曾经想过,很多次,我要改变自己,我要能言善辩,我要融入。但是一次次失败之后,我发现,我不想改变了。我不用去非要融入别人,我要做我自己,不在乎是否融入,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只是做好自己的工作,然后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至于别人的眼光、别人怎么说、别人背后的议论,不重要,毕竟这世界上真正关心在乎我的人就那几个,其他的人怎么看不重要。有些人愿意背后说人,就让她说去,甚至有些SX当着别人的面低声议论,把别人当傻子,这种人,理会她就是浪费生命,so what,she is nothing.
想明白之后,我突然发现自己并不觉得没有融入什么了,也没有再觉得孤独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