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以我的八年级学生为例,“双减”前,有一部分学生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去教培机构补课,周六周日也基本泡在培训机构,可供他们自由支配的时间少得可怜。“双减”后,课外补课取消了,作业量也降低了,学生为自己赢得了大把的时间。从“双减”政策出台的初心来说,学生有了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那么他们就可以用来锻炼身体,发展自己的爱好,培养自己的各项技能。事实上,作为6到14岁的孩子,他们缺乏规划的能力,也缺乏自我管控的能力。他们有了时间,更多的是拿来玩乐,甚至还是低质量的玩乐。比如打游戏,网络聊天,看言情小说,沉迷B站的小视频和日漫风。
那么此时,老师和家长应该指导学生侧重养成哪些习惯?既能够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又能让他们学有所得。
1.养成自律的习惯。我前面说过,双减之后,学生有大把自由支配的时间。时间原本是一种最稀有的资源。当学生十分忙碌的时候,往往很珍惜时间,但当他们成了时间的富翁,反而会产生很多副作用。比如身心疲劳,意志消沉,无度消遣,做事效率低,甚至还会彼此邀约去干坏事。这个时候培养学生自律的习惯就极其重要。具体做法有:
(1)下午放学回家自觉安排学习。很多学生认为学习一天很累了,所以回到家首先就是选择躺平,选择玩手机,这一玩就难以自控。学生一旦玩上瘾就很难控制,家长若要干涉就会产生亲子矛盾。因此,家长一定要在孩子们没有耽于玩乐之时,就要求孩子回到家先把学习任务完成,剩余的时间才可以自由安排。
(2)养成自觉询问老师的习惯。双减之后,网上再也没有作业帮可查,也没有私教可求。如果学生没有学懂又不愿意自觉地询问老师,那么就会欠下很多知识的债务。双减就变成了多增:增加了知识的债务,增加了心情的焦虑,增加了前途的渺茫。
(3)自觉制定作息计划。没有时间计划的约束,学生的时间就会乱套。很多家长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更没有时间督促和指导孩子搞学习。那么就要指导孩子把学习的计划制定好,按部就班做好他们的应尽之责。
2.养成专注的习惯。双减后,作业减少,课外支持系统缺失,学生上课若不专注的话,学习质量很难保证。此种情况下,老师和家长都要刻意训练学生的专注力。
上课做到与课堂无关的话不说,与课堂无关的书不读,与课堂无关的事不做,与课堂无关的游戏不玩,聚焦课堂,心里、眼里、脑里都与课堂的学习勾连。
写作业时,也要做到专注。写作业时,将所有可能转移学生注意力的东西拿走。并且给予一定的时间限制。反复训练,就能提高学生写作业的速度和效率。
3.养成劳动的习惯。为何教育的内卷很严重?因为很多人都看轻劳动。都想轻松挣快钱,都想寻求稳定轻松的工作,都不愿意学技术,更不要谈工匠精神。正是因为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所以就不可能为自己负责,也不愿意为自己的未来去拼搏。如果学生平时也不劳动,就不可能培养出他们的责任感。双减之后,学生有了大把空余时间,并不是让学生放肆地玩,而是要让学生在玩的时候养成爱劳动的习惯。一个人若能在学生时代就学会做饭、炒菜、洗衣、扫地,长大后,不论他走多远,家长都不用担心他的生活会过得一团糟,而且这个人一定是个特别有责任感的人。步入职场,很容易成长为出色的员工,建立家庭,会成为合格的配偶和家长。
4.养成运动的习惯。运动对青少年的好处不言而喻。双减前,学生没时间运动,双减后,大把时间,就要把学生赶到运动场,让他们动起来。
5.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双减前,课业负担重,学生想上网,奈何没太多机会。双减后,学生学有余时,就免不了要上网。这也是家长最头痛的问题,也常因为阻止孩子上网而恶化亲子关系。现在的学生,完全不上网是不可能的,唯有引导他们提高媒介素养。制定合理的上网计划,控制上网的时间,甄别上网的内容,才能将网络变成学生的学习宝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