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和影视作品里,有两种典型的人物形象,一种是不受束缚一直追求自由的人,一种是害怕自由无法离开的人。
关不住的人代表形象有悉达多,离不开的人物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海上钢琴师。
悉达多出生于皇宫,威严智慧的父亲,温和贤良的母亲,权力的中心,一切物质条件的天花板。甚至他自身也集合了一切美好的特征:高大健壮、英俊出众、心智超凡,妻儿可爱。所在皆美好。但是这一切都关不住他,他总在积攒着力量,不顾一切地离开。
脱下华服,离开最为舒适宜人的环境,走出亲爱的人的包围,走向苦行、走向未知、走向探索。
海上钢琴师生在船上,由烧煤的工人捡到并带大,他在遇上钢琴后,血脉里的天性让他自如地驾驭着钢琴,无人教导却能自然地让和谐优美的音符流淌。他可以穿上礼服,优雅地弹奏在船上的聚会,无数人为他惊呼赞叹,仰慕的目光。有知名的钢琴师来挑衅,却心甘情愿臣服于他音乐的力量。
他的才华不应该限于船上,尤其当他一见钟情的少女下了船,他更认识到,自己的生活应该走进更大的世界,他要离开了。他打扮得体面,从容走在下船的楼梯上,身后是无数的目送。在楼梯的中间,他停下脚步,又返回到船上,自此再也没有离开那条船。
为什么拥有了那么多美好的人会执着于离开,为什么在如此单调狭隘的环境里的人却走不了?
对于同样未知的世界,为什么有的人会心心念念地去探索,哪怕有再多的束缚也要挣脱。为什么有的人却明明一无所有,却还是离不开,无法走向更大的空间。
还是说,看上去拥有得多的,还有未被满足的探索欲望。看上去拥有的少的人,却已经没有了对探索更多的向往。
同样的对比人物出现在《肖申克的救赎》里,关不往的人是安迪,离不开的人是图书管理员。
背景是在监狱里,两个人同样是在高墙下被关了很多年,安迪在每一个夜晚用一个小小的鹤嘴锄挖墙,用了二十年的时光挖出了一条通往外面世界的路。
图书管理员是刑满释放了,他却早已经适应和习惯了在监狱里的生活,以至在外面的世界手足无措,最后为了回到监狱故意犯罪。
同一个监狱,同样的高墙,同样的生活,有的人关不住,有的人离不开。是为什么?
是不是有种人天生向往更好的,并一直为之努力。还是有的人像水一样,将适应环境和习惯环境做为生存方式。
感情的世界里也有这样的对比,《月亮与六便士》里关不住的思特里克兰德,《廊桥遗梦》里离不开的弗朗西斯卡。
思特里克兰德有着现实生活里成功男人的标配:好的工作、美丽的妻子,却着了艺术的魔,抛开一切去了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屿,在那里画下了心里的狂热。哪怕贫穷、病痛,却毫不在意。
家庭主妇弗朗西斯卡在家人外出的几天遇上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在几天里燃起了爱的火花,她拒绝了男人带她离开的请求,目睹男人的离开,并在余下的日子里不断地怀念着他们的爱情。
为什么有的人能果断放下家庭去追逐艺术,为什么有的人明明遇到了命里注定的爱情却离不开平淡的婚姻?
是不是在价值排序上,爱情的位置是不一样?有人看重有人有轻松放弃。
人和人看起来是差不多的,内心却真的是千差万别,就像花一样,开得千姿百态。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