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蓉的行为金融学课,现在实战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更能听到炮火的声音。
大盘到底可预测吗?
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给了这两位获奖者,一位是行为金融学家罗伯特·席勒,他的代表性观点是“大盘可预测”理论;另一位是传统金融学家尤金·法玛,他的代表性理论是“有效市场假说”,用这个理论来看大盘规律,那大盘就是不可预测的。
一个人说大盘可预测,一个人说不可预测,两人同时得奖,说明这个问题在理论上没有明确的答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是都得到了认可。
行为金融学和传统金融学是针锋相对的,所以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框架可以从它和传统金融学的对应观点来着手。
两棵树看懂行为金融学
要在头脑中先建立两棵树的样子,一棵是传统金融学;一棵是行为金融学。
价格错误是如何产生的?1.根上的分歧:有效市场假说 VS 错误定价。
越是根基上的理论越容易获得诺贝尔奖,原因就是行为金融学老是挑战它。结论是:金融资产的价格总是正确的。正确就是价格总是等于价值。
那行为金融学与之相对的基本观点就是价格常常会错,会不符合价值,也就是错误定价。
2.人是理性的 VS 人是非理性的
传统金融学用来支撑“价格总是正确”的理论是人是理性的。
人是理性的,人做任何决策其实都分两步:第一步,了解你需要决策的每一个对象,这叫认知;第二步,对它们进行比较,这叫选择或者决策。
传统金融学认为人的认知过程是理性的,选择过程也是理性的。
行为金融学观点就相反了,在认知这一步,行为金融学的观点是根本没办法正确认识你的决策对象。
到了做选择和决策的这一步,传统金融学认为,理性人在做选择时,会选对自己效用最大的那个,这叫预期效用最大化,是经济学的最基本定理。
而行为金融学认为,决策并不取决于效用的绝对值,而是要看跟谁比。
行为金融学他们借鉴社会心理学研究结果,社会心理学研究群体行为。中国有一句老话“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这句话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并不成立。
三个臭皮匠别说顶不了一个诸葛亮,连一个正常理性人的智商都没有。
社会心理学认为,人都有理性的一面和非理性的一面,如果非理性的一面被统一了以后,心理群体的智商甚至比单个理性人的智商还要低。非理性的心理群体会产生系统性合力。
系统性和随机不同,随机是大家互为不同方向,因而可以互相抵消;而系统性是同方向的。
社会心理所产生的系统性影响使价格不会像传统金融学预期的那样迅速修复,而是会持续下跌。
3.套利 VS 有限套利
还有一个法宝是套利,套利可以消除一切价格偏差。简单的说,一买一卖,就是套利。
套利是保证金融学(这里指传统金融学)所有理论成立的基础。世界上哪怕只有一个人是理性的,都能够完成套利,都能够纠正价格偏差,价格还是对的。
在传统金融学看来,套利有三个条件:零成本、无风险、正收益。如果有一件事儿,不要钱、还能赚到钱、又没风险,愿意用多少钱去做这件事?应该动用全世界的财富来做这件事,直到这个套利机会消除。所以,传统金融学说,哪怕只有一个人是理性的,套利也可以使得价格恢复到价值。
行为金融学说真实市场的套利不可能零成本、无风险、正收益。真实的套利是有限制的,称之为有限套利。
有限套利使得理性人不敢去套利,从而套利机会一直存在,价格错误很正常。有限套利称为行为金融学的一条腿。
在套利不能纠正价格偏差的情况下,才有必要了解价格偏差究竟是怎样形成的。这时造成价格偏差的,也是行为金融学另外一条腿——心理学。
总结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大树可以和传统金融学对比来看,最核心的分歧主要有三点:
第一,传统金融学认为大盘是不可预测的;而行为金融学认为,大盘是可预测的。
第二,传统金融学认为人是理性的;而行为金融学认为,人是非理性的,一群人在一起,还会产生系统性偏差。
第三,传统金融学认为套利可以消除一切价格偏差;而行为金融学认为真实市场中的套利是有限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