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日志三十

作者: 流动的温暖 | 来源:发表于2023-05-24 06:29 被阅读0次

          为什么对同一个人同一个情境每个人想象出来的“现实”不一样。

          从心理方面,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心理为我们呈现的“客观现实”。

          看书或者通过和其他老师学习心理,不是心理,是心理学。心理学和心理两者是不同的概念。心理学是一门学科,强调的是针对群体的科学,个体的共同点。比如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我们每个人都有生理需求(维持生存和种族延续)、安全需求、爱和归属的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心理是个体的体验,每个人不同,强调的是差异。不能用群体的心理学简单的生搬硬套个体的心理,因为每个人都有“活生生的人”。

          心理强调的是体验和差异。大多数人都认为被“蚊子咬了一口”不是问题,我认为可能导致传染病,被“蚊子咬了一口”是问题那就是问题。他人的安慰起不了作用,需要我自己带着这份担心害怕在时间的流逝中慢慢得出和大多数人相同的结论或者小题大做去医院检查,或者认为我自己有病,别人都不这样,为什么我这样。我是我,“活生生的我”。

          为什么我这样?心理学研究给出了不同的假设,解释。

          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有关行为与心理过程的科学。这个定义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心理学即研究心理(比如:我们的感觉、知觉、情绪、记忆、思维、感受和期待,愿望等),也研究行为(语言行为,身体行为,面部表情等)。

          当我面对“被蚊子咬了一口”的心理现象,从心理学行为主义视角,关注这个行为我获得了什么好处,比如他人的关心和关注。从精神分析角度解释,这是我潜意识面对未知的恐惧的呈现。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心理现象都能用科学心理学解释,有特别多问题我们不能解释。比如:民间的鬼撞墙、叫魂等等。人们用自己的民间方式解决这些不能用科学解释的问题,效果明显。在生活中,如果是积极正向有效的解决了自己的问题的,即使是伪心理学,但信无妨;如果是消极无效骗人的,还是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别骗了人骗了钱甚至出现更严重的后果。

          当面对一些声称有“科学”依据的新观点(包括生活中身边人提出的一个观点,比如:考不上“好”大学这辈子就完了)要从六个方面批判性思考:

          1、观点的来源是什么?是否具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还是为了“谁的”利益无中生有?

          2、这种说法是合理的还是极端的?

          3、证据是什么?我们经常看见几个人在电视上说这个治疗风湿病的药怎么怎么管用。这不能称其为证据,只是个体经验分享。证据是证伪不是证实。

          4、结论是否会被偏差污染?包括情感偏差(宽己严他)和证实偏差。

          5、推理过程是否避免了常见的谬误?互相矛盾的观点共存,比如: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欲速则不达。

          6、这个问题是否需要多元化的视角?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

            当然,首先要知道对方或者自己的观点是什么,才能进行批判性思考。

          要想了解个体的心理,要从了解心理现象开始。明天分享。

          今日份情流动:小区内大自然的馈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快乐日志三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kqx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