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心荡,冷月无声

作者: 晚来天雨雪 | 来源:发表于2017-12-19 14:14 被阅读0次

    波心荡,冷月无声

    ——姜夔《扬州慢》赏析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荞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岁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维扬,即扬州。扬州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一部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中,传说大禹治水后分天下为九州,扬州乃九州之一,曰:“淮海惟扬州”。(“惟”“维”通)这个既古且大的扬州不仅包括后来成为历史名城的扬州,还包括了江苏、安徽、江西等的一部分。后经过漫长的历史沿革,直到唐代,扬州这个称号才专属于这个历史文化名城。唐代扬州是“雄富冠天下”的商业大都市,繁华异常,时人称“扬一益二”。唐代扬州也因此开始成为无数商贾和四方文士的云集之地,“烟花三月下扬州”成为一时风气。唐代文人墨客或居于扬、或游于扬、或仕于扬,写下了大量关于扬州的诗词。

    唐代诗人徐凝在《忆扬州》中咏叹:“萧娘脸下难胜泪,桃叶眉头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州”;青年才俊杜牧曾居扬州三年,在扬州路上,酒楼歌馆中都留下了他的风流潇洒:“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扬州尘土试回首,不惜千金借与君”;张祜“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扬州慢》是南宋著名词人姜夔名篇之一,为宋孝宗淳熙三年(丙申,1176)冬作于扬州。唐代繁华富丽的扬州在南宋经过两次烧杀抢掠,早已是断壁颓垣,残破不堪。姜夔来扬州,距离金兵焚毁已有15年,但仍有废池乔木之感。今昔对比,家国之恨与故国之思齐涌上心,还有一种身无可依的漂泊之感和人生凄苦。

    扬州是淮水东岸的历史文化名城,竹西亭是扬州的名胜,杜牧题扬州禅智寺有“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语,作者初到扬州,再次解鞍下马,稍作停留。昔日春风骀荡的十里繁华,如今尽是青青荠麦。自从金兵窥犯长江,入侵扬州,强虏肆虐,昔日春风扬州路沦为“烽火扬州路”,连废池乔木都厌恶刀光剑影。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黄昏常给人惆怅悲凉之感,黄昏的号角吹出的声音在战后人们的心中更增添一缕寒冷悲凉,“予怀怆然”。

    接下来作者回忆当年扬州的富丽精工和杜牧在扬州的潇洒风流,纵有“频频袅袅十三余,豆蔻稍头二月初”“十年一觉扬州梦,卷上珠帘总不如”的美妙才华和浪漫经历,面对战火之后萧条破败的扬州就连浪漫不羁的杜牧怕也“感时花溅泪”,很难再有当年的兴致和深情,只有写不尽的深沉悲愤之感。杜牧笔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二十四桥”仍在,不过“玉人”早已无迹可寻,只有桥下河水微波荡漾,天上的月亮洒下清冷的光辉。“扬州芍药名于天下,非特以多为自夸也。其敷腴盛大,而纤丽巧密,皆他州不及”,那桥边芍药年年盛开,年年花繁叶茂,而无人欣赏,有时移境迁,物是人非之感。

    《诗经•王风•黍离》序:“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首句为“彼黍离离”,后以之为感慨亡国之词。借兵后名都扬州的荒寒凄凉抒发作者深沉的黍离之悲和凄切哀伤之情。作为一个一生布衣的清苦文人,终生未仕,游贵胄之门,而品性狷介,不同流俗,他在词中还寄寓了身无可依的漂泊之感和人生凄苦。“白石之精到处,凄异之音,沁入纸背,复能以浩气行之,由于天分高而酝酿深也”。

    张炎在词源中提到姜夔词“野云孤飞,去留无迹”“不惟清空,又且骚雅”,“清空”“骚雅”作为姜词艺术的总体概括特征逐渐被后世广泛接受认同。“清空”指“清冷之相,峭健之骨与超妙之神三者完美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平淡闲远、幽约冷香的独特风格和艺术境界。”由此可见,清空和骚雅二者是相统一的。,正如张炎所云“清空则古雅峭拔”。在题材的选择、意境的营造和风格的表达上都力避浮艳软媚和直露浅白,主张锤炼,讲求词意含蓄,意趣高雅。

    首先,姜词中几乎没有柳永词中“虫娘”“看承”“自家”之类的俗词俚语,多采用梅、月等意象为词:“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等。其次,姜词在抒情上力求含蓄节制,避免直抒胸臆。《扬州慢》中,词人面对萧索凄凉的扬州城不是直接抒发强烈的哀伤悲愤,转而回忆杜牧时精工富丽的扬州,设想请年杜牧总有千般才华,面对今日的扬州只怕也要感慨“江郎才尽”;又通过那年年盛开的芍药早已无人欣赏之景,今昔对比,词人深沉的黍离之悲沁入纸背;再者,姜夔精通音乐和诗词,讲求音律协调和琢炼字词,几乎每首词中都有值得反复回味咀嚼的词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无论是借用化用他人词句还是自铸伟词,姜词都“呈现着琢句炼词的唯美色彩”,用字精微深细,圆美醇雅。

    姜夔词的一大特色是词前小序。在流传下来的八十多首姜词中,带小序的有三十多首,有短序的五十多首。“这些词序或交代背景,或叙述作词缘起,或记录作者交游、行踪,或保留了一些音乐资料”。这些小序大多精心结撰,精美隽永,情文并茂,意境深远,与词相映成辉。扬州慢词前小序以寥寥数语交代了创作背景、缘起、时间、地点和主要思想感情,不失为一篇精美的小品文。

    《扬州慢》中浓郁的家国伤痛情怀表达出了深重的黍离之悲,还有身世之悲和生存之感,词和序雅洁洗练的语言,凄淡空蒙的画面,空灵的境界足以支撑这首词在历史上留下带有姜夔个人印记的独特表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波心荡,冷月无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kwb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