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持以学论教
![](https://img.haomeiwen.com/i19377224/e3f2f258becc615c.jpg)
(一)
看课,要看学生,不要一直看老师。看学生意味着我们要改变观课的位置。
学生好学体现在:你教的东西对他有用、你的活动形式要有趣味性、他是活动的主角、他爱你,愿意参与你的活动学习活动。这样就满足了学生的价值、趣味和存在感的要求。
坐到学生身边。提前三分钟进教室,征得学生同意,跟学生拉近关系,可以近距离观察学生。享受与学生相处的乐趣。
改善我们的生存状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带上你的笑容。
观课位置:倒数第二排靠中间。
(二)、研究学生学习
观察学生学习遇到的困难,需要的帮助,同伴的关系,学习过程中的方法运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
![](https://img.haomeiwen.com/i19377224/d56f6e43887f88c8.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9377224/fd64958faf2550a8.jpg)
把观课的感受反馈给老师,老师又反馈给学生,课堂在在发生静悄悄的革命。
思考:作文需要多改还是少改?不要辛辛苦苦,最终南辕北辙。
坐学生身边,站在学生立场。帮助学生,学生的到了有效的指导,你帮我,我帮你。
面向全班要求跟面相一个要求各有什么优缺点?
课堂很多时候看起来很流利,但其实学生并没有发生改变。所以,观课议课所提的问题一定要具有时效性。磕磕绊绊和一帆风顺谁更能体现学习?
一个实例:《西游记》中你最喜欢什么人?一个学生说:白骨精。面对这样一个错误答案,老师该怎么处理?课堂鼓励孩子说真话,是给孩子安全感的表现。一定要冷静、慢处理。
遇到问题,你总能先找到对方值得肯定的地方,我们要培养他的是非观念。白骨精聪明且坚韧不拔,但她的目的是吃唐僧,最终被更加坚韧不拔的孙悟空给消灭了。
二、关注教育实践情境
“教育·····这个过程的特点是,各种现象具有深刻的个体性:某一条教育真理,在第一种情况下是正确的,在第二种情况下是无能的,在第三种情况下就是荒谬的”(苏霍姆林斯基)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意思是不要凭空猜测、不要武断绝对、不要固执迂腐、不要自以为是。
三、促进思考策略
(一)发挥教学洞察力研究他人
1、发现效果和行为的关系:坚持以学论教,追求有效教学
2、研究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追求,揭示教学策略和方法。
(二)发挥教学想象力,
看案例:四年级三班学生的一篇日记:《二十年后的我》,今天天气不错,我和老婆带着我们一队可爱的儿女环游世界。突然,路边冲出一个浑身恶臭,满脸污秽,无家可归的老太太。天啊!她竟然是我二十年前的语文老师! 老师批语:0分,这个星期你站着上课。
要先找优点:学生的想象力。
观课:读懂学生,读懂老师,读出自己。
议课:多用问号。学会择宜。有择宜的意识(要变,不要一根筋,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和择宜的储备(多准备几招)择宜能力(找到最合适的方法,见招使招)。学会择宜也不意味着赞同,要学会使用价值澄清的方法,以促进别人思考为目的。
指导:指是方向,导是方法。
对任何学生,都要先找优点。然后说出其它想法。
幸福是一种能力。人因思而变。把经历转化为经验。
四、促进对话策略
评课的交流模型和效果。
执教者、评课者
![](https://img.haomeiwen.com/i19377224/c557182e0803312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9377224/c41ca18bc8b6759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