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前,1990年版本《小丑回魂》(英文片名《IT》,它),给很多人的童年,留下了心理阴影:
(1990年版《小丑回魂》海报)
27年后,最近在北美上映的新版《小丑回魂》(英文片名《IT》,它),已经吓坏了全美帝:
(2017年新版《小丑回魂》海报)
1990年版本的《小丑回魂》中,饰演比尔的演员,在2003年自杀身亡时,正好也是27岁。
如今,2017年版《小丑回魂》上映前一个月,四妹(小丑扮演者比尔.斯科斯佳)刚好满了27岁。
果真如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它(it)》一样,小丑(it)是有周期性的,每隔27年就会出来一次吸取人类恐惧吗?
根据编剧斯蒂芬金30年前所写的小说,“它”是从史前就已经存在的宇宙生物,它真实的存在形体,是一种大量破坏性的“死光”,靠吸取人类恐惧来获得能量。
怪不得该小说改成电影后,很多欧美观众被吓哭了:
(翻译:碧池WTF…(一通脏话),我会把所有东西都扔到他身上,然后跑去教堂)
(翻译:我在看It的时候,一个小丑走进了我的剧场。我对天发誓:我快要吓死了!)
影片讲述了在1989年的一个小镇上,经常有小孩接二连三地失踪。镇上的家长,对小孩的失踪,只是贴寻人启事,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恐慌。
这种荒诞般的“冷静”,让小镇出奇的诡异:
男主角比尔的弟弟乔治失踪,他决心要找回。
于是,他和被坏孩子们欺负并称为窝囊废俱乐部的比利、麦克、史坦、贝芙、艾迪、本和瑞奇组成了失败者联盟七人组。
随着事情越挖越深,他们发现让镇上小孩失踪的,是吸取人类恐惧存活的怪物。
这个怪物为了抓住更多小孩,化身为小孩最惧怕的“小丑”。
那个怪物并没有确切的形体,也没有确切的名字,所以影片名字用了“IT”(它)。只要内心存在恐惧,它就会变成最惧怕的东西来吸取你的恐惧。
因为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同,害怕的物体,当然也不一樣。
比如害怕下水道的黑暗,结果男主角就在那里看到了发出寒光看着他的小丑:
比如小女孩恐惧《闪灵》洗手间那样的场景,结果就被水槽喷出的血爆满整个厕所:
更劲爆的,莫过于7个小孩一起看投影时,小丑突如其来发出威胁。(整个电影院被吓到猪叫!)
虽然电影真的挺恐怖,假导半夜看完,开车回家也不稳。但作为一个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和社会主义接班人,假导还是得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护体。
毕竟「小丑恐惧症」在中国影迷心里根本不成立。
很多中国人对小丑的印象,可能大多停留在麦当劳叔叔、杂技团里的滑稽演员,或者是其他影视作品里的小丑形象。
1982年,斯皮尔伯格编剧的《吵闹鬼》,日常的家庭玩具“小丑”活了过来,把小孩拉到床底下:
1952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戏王之王》。小丑台上台下从不卸妆,用搞笑的外表掩饰自己失手杀妻的灰暗过往:
尤其是2008年诺兰导演的《蝙蝠侠:黑暗骑士》,名为joker的令人胆寒的犯罪分子。
他站在正义的对立面,不为了金钱也不为了荣誉,只是为了让人性崩坏。这样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犯罪分子,妥妥地让广大中国影迷记住了小丑这一形象:
然而这一次的新版《小丑回魂》,才是最接近小丑这一形象的本体——恐惧。
要说小丑恐惧症的源头,是来自一个连环杀人狂——约翰·韦恩·盖西(John Wayne Gacy)。
这个人在 1972 年到 1978 年之间对至少 33 名年龄由 14 岁至 21 岁的男孩进行了性侵犯和谋杀。利用大量的闲暇时间为朋友和邻人们举办一些精心策划的社区派对,服务社区并给孩子们带去欢乐。他因此被称为“高跷小丑”。
被抓入狱后,他在牢中给自己画了很多自画像。还曾有人,把这些自画像办了一个专题展览。
想想原本一个一直用来逗笑捧哏的东西,突然翻身开始杀人。这简直就是一个恐怖题材的无尽宝藏:越无害的东西崩坏的时候越恐怖。
很多恐怖电影,也都套用这个思路,成为经典。
而这次新版《小丑回魂》,却采取了逆反传统的恐怖套路,不仅让观众看见黑暗,也让观众看见面对黑暗该有的态度。那就是直面黑暗背后的恐惧。
因为唯一值得恐惧的是恐惧本身。你越逃避恐惧,就会越加重恐惧。
看不清楚小丑將会变成什么的时候,最令人害怕;在不知道下一个谁会被抓走的时候,最感到害怕。一但破除了这些魔咒,战胜了恐惧,就会无所畏惧。
这就是《小丑回魂》称得上年度最佳恐怖片的原因。可惜中国肯定不会引进。(但我知道你已经能想办法看得到,手动微笑)
PS:饰演小丑的小哥哥四妹,其实是个大帅比,甩2张图赏个色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