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知道很多自己不应该做却时常做的事情:
不应该和娃爸呕气,遇事好好商量,不要带着情绪聊天,有话好好说;
面对娃出现的问题,应该和娃一起找原因找解决方法,不能一味地指责、批评,和娃的关系大于一切,先有关系再有教育……
可每次和娃爸一聊到有分歧的问题时,都会怒火中烧,最后不欢而散;对于小宝的批评指责多过引导和帮助。
自觉也是一个爱学习的人,也读了很多情绪管理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但最终还是无法做到。
今天,听了《知到做到》这本书,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书中讲道:知道和做到之间有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就是方法,而这个方法就是重复,但并不仅仅是简单的重复,而是间隔性重复,在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不断地重复。
并且作者指出从知道到做到需要三个步骤:
第一步,改变认知,知识层面的转化(精要的学习)
由于人的心理会认为获取新事物要比应用已有的知识有趣得多,所以人们会习惯性地不断获取新事物,却很少将其付诸于实践,从而导致信息超载。
今天的我们知道学习的知识太多,会误以为我们学会了,然而,这些知识对我们来说只是信息,并没有真正影响改变我们的行为。
我们要做的是改变认知的角度,精要地学习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而不是多而浅地接触大量信息,学会专注和重复。
第二步,改变态度,积极思维的转化(训练绿灯思维)
大脑学习知识的时候有个消极过滤系统,用消极心态建立防御机制,在无形中阻碍了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和态度。
我们要改变态度,学会去接纳一新事物。重复练习自己在出现惯性红灯思维之前,先提出绿灯思维和黄灯思维。
第三步,改变行为,跟进系统(一套具体详实的跟进计划)
很多时候,我们接触了新事物以后,没有制订一个跟进计划,结果是很快就恢复了旧习惯而没有任何行动和改变。
我们常常误以为重要的是掌握新的知识。因此我们宁愿花很多时间去学习新事物,但是却不愿意花一点点时间去跟进之后对知识的应用。
就像我一样,虽然读了很多书也知道了应该怎样去做,但是从没有花时间和精力一步一步去践行这些方法,更没跟进这些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所以最终的结果,我还是原来的我。
作者还强调上面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花时间重复,并且还要间隔性重复,这样才能知道从而做到。
懂得道理,践行方法,跟进应用,精进自己,学到做到,从这本书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