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聆听空气、椅子和门
并且穿过那扇门
倾听季节的声音
写作也有九成靠倾听,你是如此专注地聆听周遭的环境,以致那环境盈满你的身躯,因而当你提笔写作时,它便一发不可收拾地从你体内流泻而出。
如果你能捕捉周遭真实的一切,你在写作时便不需要其他的东西了。
用你全副的身躯去聆听,不光用耳朵听,也用你的双手、你的脸,还有你的后颈。
倾听就是有容乃大,你听得越深刻,就会写得越好。你不带成见地接纳事物的本色,到了第二天,便可写出关乎事物本色的真相。
杰克·凯鲁亚克曾列表说明散文写作的要素:“对万事万物皆怀抱恭谨,敞开心胸,倾心聆听。”他同时也说:“不要拽文作诗,要确切呈现事物的本色。”
只要能捕捉到事物的真貌,就不再需要拽文作别的诗了。
基本上,如果想成为好作家,就必须做三件事:多多阅读、仔细深刻地倾听,以及多多地写。同时,不要想太多,只要长驱直入文字、声音和各种知觉的核心,并且让你的笔在纸上写个不停。
十七世纪日本的俳句大师芭蕉曾说:“欲知一树,走向彼树。”想了解诗,便得读诗、听诗,让格律与形式都铭刻在你的心头,不要走到一边,转而用讲求逻辑的脑子来分析诗,带着你全副的身心进入诗中。
因此,只管听、读和写便是。慢慢地,你会逐渐接近你需要说的东西,并且用你的声音把它说出来。
要有耐心,别担心,只管和着调子歌唱并写作。
感悟:
边做笔记边倾听,跟全身心投入的倾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验。
去年第一次听先生讲解《大学》时,边听边认真做了笔记,但等到听完,先生讲的核心思想在脑子里也没留下深刻的印象。
今年再次复听的时候,没有想着怎么去做笔记,而就只是单纯的倾听,将整个身心投入的去听,对于先生讲的就有了些许深刻的感悟,再结合上下文,一并贯通之,对于在日常生活中指导自己的言行有很大的帮助。
再加上这几个月的晨间班,每天早上都在倾听,从最开始的倾听做笔记,到最后的享受倾听,简单记录他人打动我的言语,我得以更深入的走进他人的精神世界。
这是一种很美妙的感觉,一种将自己内在无限扩大的感觉。
接下来当我在书写/表达时,我可以流畅地书写/说出对方表达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感悟。
这需要时间,在倾听的过程中,也是在练习自己的耐心。
有了耐心,我们才能专注下来,也才能真正做好一件事。
今日书写主题推荐:
我最喜欢听的一首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