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是现代人展示生活最便捷的方式,通过朋友圈,我们可以最快的了解一个人的近况,看看他的生活。而翻阅他人的朋友圈,就等于了解对方的生活经历。
而朋友圈仅显示三天的内容,就等于阻断他人了解你的途径,你可以在微信设置陌生人查看十条朋友圈,但我作为你的好友,却只能看到前三天你的更新,会不会有点尴尬呢?
可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人把自己的朋友圈设置成了仅三天可见,而有些人偏偏想要破解这个功能去一探究竟。那么,你的朋友为什么会设置三天可见呢?
1 三天前的朋友圈 配不上现在的气质
有些人的气质随时在变化,这段时间是清新可爱的美少女,过会儿又是猛灌鸡汤的上进好少年,之后又是伤感歌词漫天飞的情怀青年,现在又是天天打鸡血的健身秀。
人到底有多善变?下一秒的自己都会嫌弃上一秒的自己。有时回头看看都忍不住感叹一句“卧槽,这傻X是谁!”
很多人都会一时之间因为某些事情,而忍不住想发一条朋友圈来分享自己现在或激动、或喜悦,或难过的心情。有时候面对自己当时的情绪言论,现在看起来略带鸡皮疙瘩,所以有些话、有些情绪只能留给过去的自己。
所以设置了三天可见的朋友圈之后,感觉每天都是气质最好的自己。
2 不想让人了解片面的我
随着人的成长,因为社交关系、工作关系等等,我们会添加许多新好友。也许当有些人加好友成功之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去翻她的朋友圈,好了解下她是怎样的人。
然而,面对这种因为工作或者其它原因进入自己朋友圈的陌生人,把自己以前的生活也展现在他的面前,会让自己有些抵触情绪。
毕竟朋友圈并不是自己全部的生活,并不想让过去的一些事儿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一个判断。也不想让他人来审视自己的某些经历。
因此,才选择朋友圈仅三天可见,就能够既礼貌且恰到好处地保护好自己的隐私,不至于将自己太多的私人信息透露给别人,也能他人展示生活画卷中的一角。
3 戒不掉情绪就隐藏
遇到过一个暴脾气的同学,和她朋友撕逼,还喷到了朋友圈。后来加了些学长学姐、老师、亲戚等好友,回头就把朋友圈那几条删掉了。不是因为自己做了什么亏心事儿,而是觉得事情一过仿佛没有什么大不了,怕人家觉得自己事儿得很。
还有些妹纸失恋的时候就常常发些失落伤感的文字,比如“若无相欠,怎会相见”的文字。过了段时间,遇到个有那么点点的feel~的男孩子,赶紧回被窝删除了过去的几条代表性文字。生怕别人觉得自己上一段爱得多么深。
生活中有太多的人戒不掉情绪,一有点事儿就惊天动地不得了的样子,发泄在了朋友圈。
这些并不丢人,也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但都是过去的事儿,不想让现在认识人一口气了解那么多过去的情绪,以现在的局外人目光去看待当时自己那些了不得的情绪。
总归有些不好意思面对自己年轻时候的慌张,既然戒不掉情绪,干脆就隐藏,给自己多些尊重,也给对方少些惊吓。
4 很多人无须再进入自己的生活
有些好友本属于陌生人,因为某些契机加为好友,他们本是属于根本无须再进入自己生活的人,解决完事情之后最多也就是个点赞之交的情谊,但是事儿又不能做太绝,不好直接删除,万一哪天山水又相逢呢。
所以对于自己的朋友改为三天可见,想看的人总会看到,不想看的人也无所谓。在我朋友圈的人,自然了解我的过去的大致动态,而现在的人若是有缘,咱们就从现在开始认识吧,过去的事情暂时与你无关了就,无须太深入了解。
总有人想去打探他人的朋友圈,或是为了了解,或是出于好奇,或是习惯性翻阅新加好友的朋友圈,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朋友圈本身的这一“三天可见”的功能就扼杀你的窥探欲,让你仅能从当下去认识一人。
我们没必要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觉得他人不坦荡,有些文字,有些事情,只是写给当时自己的罢了。
不要因为看不了他人的朋友圈就妄自揣测,更应该问下你自己为什么要去看他的朋友圈,你想知道些什么,看到些什么,之后呢?通过他朋友圈你就能对一个人的看法有所改观么。
也许最悲哀的事情就是你不愿意通过自己的双眼去靠近我、了解我,而是隔着屏幕凭借主观意识随意下判断,只是个“三天可见”觉得好像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万一我只是随手设置了就懒得改呢?
说实在的,对新好友来说,朋友圈是了解你的一个途径。对于真正关心你的人来说,无论你的朋友圈设置成仅几天可见其实对他们来说影响都不大。
毕竟如果你真正关心、想了解一个人,直接去找他见面,聊天就可以了;如果你本身就无须进入他人的生活,又何必为了满足自己的窥探欲去打探呢?
我们真没必要去想方设法破解朋友圈仅三天可见,那么想要了解的话,就去生活中亲近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