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过一些跟时间管理相关的话题,评论区里大概分成三类“亲友团”:
一类是肌肉派,他们露出自己的二头肌向我们证明,确实是可行的,他们现在就在这么做,“恩,我就是4点起床的,么么哒”
一类是行动派:“咦,好像不错,我明天开始试试”
第三类是困难户:“我住宿舍,起那么早会被舍友骂啊怎么办啊?!”“我暑假要在家里带小朋友啊,我根本没有整段的时间啊,25分钟我也抽不去来啊”
新的行为和认知,都是建立在现有的问题之上的。
新的行为和认知建立在现有的问题之上我们之所以去学习,去改进,是因为我有欲望想要去改变现状,这种欲望就是内在动因。
这样来看,你会发现困难户是没有内在动因的,他们只会告诉你现状,当下的苦难是什么。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我根本做不到你说的时间管理办法,即使你告诉25分钟是最简单的专注方式也不行,我做不到”。
当我收到这样的评论,我一般都说:“好的”。
本篇文章就是尝试用西蒙·斯涅克(Simon Sinek)的黄金圈法则来阐述,进行一项技能的修炼,你需要从下面三个问题开始:
黄金圈法则为什么,也就是找内在动因
如何去做?选择什么的工具,方法和策略
做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成果?
1、你为什么要管理自己的时间?
西蒙·斯涅克(Simon Sinek)在他的《从为什么开始:乔布斯让Apple红遍世界的黄金圈法则》提到了这个现象:
我们看问题喜欢从现状和成果去看,比如时间管理我们会先对自己现在的状态扫描一遍,恩,没时间,注意力不集中,拖延,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每天碌碌无为;
然后我们再去找来一些方法去尝试,这个不行换另一个。每一次尝试的过程中,我们觉得我们现在的时间管理之所以失败,一定是方法和工具不适用,或者是我自控力不够,于是就陷入深深地自责。休养一段时间,我们卯足劲再次发起攻击,这一次我们在书上找到了新的方法和建议,一定可行!
试试吧,然后——再次失败。
就这样,我们一次一次的尝试,如果你有这个毅力,你会把时间管理的所有的方法和工具全部永光。可惜很多人在尝试几次之后就彻底放弃了。
于是我们看到时间管理就像看待一个功夫深不可测的关卡BOSS一样,怎么打都打不死,哎,算了,我们换个游戏吧。
“黄金圈法则”却往我们从内在出发,先问自己为什么做这件事情。
“为什么”真的这么重要?
罗伯特•B•西奥迪尼 (Robert B. Cialdini)在《影响力》这本书中提到了一个心理学现象,当一个人向你请求一个帮助的时候,先告诉理由的一组次数远远大于什么理由都没有的。因为我们的基因总是喜欢寻找内在归因,任何事情都希望有一个解释。求助的试验中,哪怕这个解释及其牵强,居然也能通过。
这让我想到了公司的请假申请,[请假事由]那一栏是必填项,哪怕你填上“有事”,也能通过。
回到时间管理,我们有多少人考虑过“我为什么要管理自己的时间?”这个问题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每个人都不同,结论却大概有一些方向:
A.我确实需要管理一下自己的事情了
B.现在这样也不错,何必费那么多精力去做呢?
C.要不试试,也许会变得更好呢?试试看,不行我就放弃
2、你决定怎么做?
你打开任何一个搜索框,都能搜出一堆教你如何做时间管理的方法。
就像你去买菜刀,所有的厨具铺子都告诉你说,他们家的刀好,适应时间段,效率高,价钱还便宜。
是没错啊,可是写文章的人面对的是网络上的大众,他的方法是基于他的工作环境和实践经验产生的,回到前面那三个方向:
一个希望用时间管理改变自己命运的人和一个尝试用时间管理进行提高效率的人,他们对工具和方法的适应能力是不一样的。
举个栗子,《奇特的一生》中的柳比歇夫的时间管理办法,难度之大几乎可以用变态来形容,即使在艾力的《你一年的8760小时》书中,也只是模仿一点点,你让我上,我会对时间管理彻底绝望的;但是《图解番茄钟工作法》里面就用了一个简单的办法呀,“用一个25分钟的番茄时间保持专注“,这是一个新手都愿意尝试的。
所以,从为什么出发,然后觉得自己怎么做。
是选择挑战一下难度?变得更高效率?
还是说想只是想尝试了解一些职场技能,先学习一些基础的时间管理方法。
还是人到30,时间和事务忽然多了很多选择,想让自己专注做重要的事?
具体如何去做,就是确定方法和工具,设定计划。比如时间管理,就是要做好决定:
时间管理的书籍-截图来自京东选择简单的时间管理方式?还是复杂的?
准备坚持多久?21天还是100天?
时间管理需要消耗大量的意志力,如何确保自己能坚持?
你看,这是针对时间管理的第二个问题:你决定如何去做?
3、时间管理可以做什么?
决定怎么做了之后,有了目标和计划,接下来就是执行和检查了。
如何列任务清单?
如何设每日清单?
如何应对干扰?
如何保持专注?
如何判断一个任务的重要紧急优先级?用四象限还是“ABC法”来划分?
如何做回顾总结?小确幸要不要记录?
执行的过程,每一个新的任务出现都需要你进行判断,你唯一要考虑的就是意志力的损耗。
无论是初级阶段还是高段位的挑战,只要是一个新的技能尝试都会消耗你的意志力。
在罗伊·F.鲍迈斯特 (Roy F.Baumeister) 的《意志力》这本书里,一帮神叨叨的科学家用实验证明意志力像我们体内的电池,容量就那么一点,稍微用一下就完了。得通过休息,补充葡萄糖来充电。
时间管理这种反人类基因的活动(自由散漫是原始人的几万年的天性啊,进入工业时代才有了时间管理),更要需要充足的意志力才能完成。
所以,是早上起来就做一天最难的事儿?还是晚上睡觉前消灭大青蛙?是在家里面对先整理桌子还是先看书?还是直接滚出去,眼不见心不烦先做事?这就看你选择把自己那点可怜的意志力用在哪里了。
明白了意志力在时间管理中的意义,你就能明白,为什么柳比歇夫的时间记录方式我们根本做不到了。你也就明白了GTD的对一个任务的判断和筛选过程对一个初学者来说,竟然是那样的艰难。
最后:
网络的学习大神,@萧秋水老师和@战隼(warfcon)老师对吉姆·洛尔 (Jim Loehr)、托尼·施瓦茨 (Tony Schwartz) 合著的《精力管理》这本书推崇备至。它传达了一个新的思维方式:管理时间,实际上就是管理自己的精力。
说得绕一点,管理自己的精力往往需要消耗自己的精力。就像我们锻炼自己的耐力,需要消耗自己的耐力一样。
我们总是最先看到自己的现状,也就是(WHAT)的部分;在书本和公众号的文章中看到技能和方法(HOW)。
但是黄金圈法则却告诉我们逆向去做:
1.先问问自己的动机,问问自己为什么去做;
2.然后才决定如何去做,选择适合自己的难度和工具方法。
3.最后就是PDCA中的执行和检查,考虑的是做些什么的问题。
碎片化是的时代,分散我们注意力和分割我们的时间的事情越来越多,你确定你要继续追更小六的时间管理系列文章了么?
下期我们会聊到时间的分割:《时间管理剪刀手-3个8小时如何高效利用》,请关注我吧。
原创版权,转载请私信作者
网友评论
最后,请问可以转载么?需要做些什么呢?期待跟您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