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求医不如求己,心理自助从这本书开始

求医不如求己,心理自助从这本书开始

作者: 冬日暖阳1 | 来源:发表于2020-11-04 12:24 被阅读0次
    这个双十一,你剁手了吗?总是停不下来地买买买怎么办?!
    孩子整天就知道打游戏,怎样才能帮他戒掉?
    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总想自残,太痛苦了!
    可以原谅出轨的另一半吗?
    父母退休了,越来越不爱出门,很担忧!
    健忘症和老年痴呆的早期症状如何区分?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正因为“有情”,从出生到暮年,人生每个阶段都会面临各种心理、情绪、情感困扰。尽管大家都意识到对于身心健康而言,心理健康更为重要和根本,但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并非易事,提升心理自助能力也更为迫切。

    想要拥有这样“专业”的技能,当然离不开书。针对数十种身心问题近200个人生烦恼进行解答的《家庭心理百科》,由韩国十位精神科医生汇集从业多年的真实治疗案例编撰而成。从婴儿心理发展讲到成年阶段的人际关系,再到老年期的精神疾患,涵盖了人一生可能遇到的各类难题。既有深入浅出基本学术概念,又结合实际案例提出解决方法,便于查阅。一书在手,就像拥有了随叫随到的家庭心理医生。

    这本“家庭心理急救医药箱”共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E.H.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出发,详细讨论了各年龄阶段需要实现的目标和价值;第二部分针对幼儿、青少年、成人及老人在其相应年龄段的心理特点,介绍了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整理出了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可能碰到的问题,并给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书的最后介绍了更有深度的心理学理论,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

    不同年龄段的人格、认知及社会发展特点

    埃里克森将人的一生分为8个发展阶段并按年龄进行划分,由于个体差异,每个阶段所处的年龄范围有所不同,而且即使已进入下一发展阶段,上一阶段出现的问题仍有可能留存下来,在压力过大时,人可能倒退回上一发展阶段。

    了解这8个阶段的需求并充分满足,顺利度过挫折带来的“内在危机”,是避免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本。

    1、基本信任VS基本不信任(出生至8个月)

    基本信任源于婴幼儿和妈妈(或其他抚养者)的早期经验。父母如果能为孩子提供亲密稳定的养育环境,孩子就能建立起对周边环境的信任,同时培养起对未来的正确期待和乐观态度。相反,如果需求没能得到满足,孩子会缺乏信任感。

    根据养育者能否适时察觉并满足孩子的需求,形成了不同的依恋模式:安全型依恋、焦虑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和矛盾型依恋。

    依恋模式对成年后的人际和亲密关系建立有着深远影响。成年后来自情感的困扰,大部分可以从建立安全感、改变依恋类型着手。

    2、自主性VS羞耻/怀疑(18个月至3岁)

    这个阶段也被称为“可怕的两岁”。随着孩子渐渐能控制大小便,也越来越想尝试自己做更多事情。此时,“我自己来”成为孩子的口头禅。

    父母需要根据对孩子的了解,既不过分纵容也不过于干涉,在安全的前提下,给孩子试错和自我纠正的机会,努力避免情绪化反应,就事论事理性解决各种“状况”,孩子才能在不断积累成功经验的过程中相信自己并乐于尝试。

    3、主动性VS内疚感(3至5岁)

    进入幼儿园,为孩子学习如何与家人以外的其他人相处提供了机会,也让他们面对各种矛盾冲突。与同伴一起玩耍因为意见不同而各执己见时,能正确表达自我、主导局面的孩子,会因成功经验的累积慢慢拥有主动性。反之,展现自我受挫的孩子会变得消沉,并对自己的行动感到内疚。

    这个阶段的另一重要特点是自我中心主义严重,孩子误以为所有人的想法、意见都与自己一致。7岁左右,通过去自我中心化的过程,孩子会逐渐意识到别人的想法和感受与自己不同。

    如果为避免与同龄人的频繁冲突就让孩子独自玩耍,会让他失去获得主动性的机会。

    4、勤奋感VS自卑感(6至11岁)

    随着小学阶段的开始,知识学习也伴随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和越来越大的压力。父母都希望孩子主动认真学习,却忽视了成就感和自信才是勤奋的动力。如何让孩子在课业上体会到成功和力量感是比分数更需要重视的事。

    当孩子对枯燥重复的抄写、读诵作业不耐烦,不妨启发他体会练习带来的进步,强调其中的成就感。

    反复练习并非仅仅为了会写字能背书,更是在培养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体验过坚持就能做好的快乐,抗压能力也更强,成年后在职场或家庭生活中遇到难题,也不会轻言放弃。

    5、同一性VS角色混乱(11岁到青春期结束)

    青春期是让孩子和家长都倍感压力的阶段。因为孩子处于建立自我身份认同的关键期,生理发育的成熟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理解自己过去的样子,与现有的自我进行比较,预测自己将来的面貌,整合自己的优缺点,建立起自我的统一。

    经历身份认同危机的孩子会陷入混乱,表现出妄自菲薄、过度自我否定,容易随波逐流等。

    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既不自负也不自卑,虽然始于青春期,却是人一生的功课。

    6、亲密感VS自我陶醉或孤独感阶段(21至40岁)

    埃里克森认为培养亲密感是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实非易事,需要相互理解和适时适度的妥协,愿意为此付出耐心和精力。

    经营各种或深或浅的关系,并不只是为了避免孤独,也是获得成长并健全自己的过程。

    7、繁殖VS停滞(40至65岁)

    此处的繁殖并不单指生育子女,主要指引导后代,并由于经验积累有更高的职场地位和价值。

    无论对自己的婚姻、工作状况是否满意,中年危机都与焦虑、压力、倦怠等精神问题密不可分。

    8、自我整合VS绝望感(65岁以上)

    自我整合指接纳自己的人生,认可一生的价值,并从中得到满足感,不致陷入虚无和绝望。老年阶段的自我整合建立在此前人生阶段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上。

    多多鼓励和肯定老人们过往的付出,经常回忆快乐的往昔,是子女对年迈父母最好的爱。

    问题的答案大多来自向内的深入探寻

    了解人生八个阶段理论后,再回到本文开头的几个问题,会发现这些问题或多或少与某个阶段的发展受挫有关。

    比如:停不下来地买买买,往往并非真正需要某些物品,而是通过购买行为带来的快感来安抚自己的情绪。

    购物上瘾是为了重建信心还是排解压力焦虑,抑或只是为比较的虚荣?弄清行为背后的情绪状况,提醒自己买东西并不是出于需要,通过培养其它兴趣爱好和运动习惯,减少浏览购物网站,请亲人好友督促,逐渐放下以买买买释放情绪的依赖。

    对于孩子沉迷游戏 ,首先要承认喜爱游戏是人类的本质,理解孩子自控力弱,容易上瘾。正常的娱乐之外,对游戏上瘾有着深层的原因:也许是因压力过大逃避现实,或是通过游戏中的胜利得到自我肯定,又或是想利用暴力发泄对生活的不满。了解孩子的内心,同时了解他喜爱的游戏,才能治标又治本。

    不知何时,“要想生活过得去,头上必须带点绿”成了无奈的感叹。发现另一半出轨,人们通常会有三种选择:1、坚决分手;2、正视婚姻问题,努力重建婚姻生活,信任的恢复主要靠过错方的态度和表现;3、为了某些原因维系表面的和平。伤痛已然造成,无论如何选择,最根本的是爱自己。婚姻的成败并不能证明什么,都只是人生经历而已。

    对于精神及心理问题,不应简单以“正常”或“不正常”来评判。找出“问题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网络时代,信息过载带来的压力让心理健康日益重要,《家庭心理百科》不仅帮助我们及时合理地处理自己与亲人遇到的心理难题,还让我们认识到精神及心理方面更需要被细心照顾和关注,并拥有防范于未然的能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求医不如求己,心理自助从这本书开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mcg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