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5坚持百日写作,第54天。
J
今天在《牛奶可乐经济学》一书的前言部分看到了关于高效学习方法的建议,作者Robert H.Frank在其中以自己用13周时间学习尼泊尔语为例,指出曾经强化语境而不追究语法的学习方法的收获,他提到学习经济学和学说一门新语言是一样的,重要是看每个概念在不同环境下如何应用。
G
作为英语学渣,我学习英语的过程就一部伤心史。Frank所提的学习方法我认为就是实践引导的学习方法,把学和用从习之初就关联起来,用学相辅。而反观自己的学生生涯的学习基于的目的就是应试,而今学习的目的又变成了积累,始终与用之间有一层难以跨越的鸿沟。
S
我在思考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想到了一个词:学以致用。这么一个五岁小儿都能张口就来的词,33岁的我却还在打着深度思考的幌子在想着“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老祖宗已经给总结出来了,现成的,参透悟透就能拿走去用了。
Frank提出的学习方法,我暂且起名叫“学以致用法”,其方法核心是“用”,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学习层面的用,以此帮助我们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也用于对所学理论的验证总结。二是生活层面的用,这个用说的是在生活中使用,是把已理解掌握的知识用以指导生活实践,而这也就成了智慧。
学习层面的用,应区别与之前的学习方法,之前看书时就像在听作者讲课,讲的什么我记什么,最终只是达到了积累的目的,学以致用法,应该是调整被动吸收为主动汲取,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姿态在书中找出对应知识。这里说的实际,可以是提取于生活的,也可以是自我设置的情形,以此帮助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并尝试用此知识解释历史、现状或变换情景实施想定式实践。
“见感思行”知识卡片其实可以跟“学以致用法”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现在“见”的部分,我主要是写概念、摘抄等原文内容,可调整为学习层面的用中的“提取于生活的,或是自我设置的情形”;“感”的部分,可以把“见”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放在一起;“思”则是用“尝试用此知识解释历史、现状或变换情景实施想定式实践”;“行”则是利用知识指导生活实践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和避错清单。
X
从操作层面看,每天的一张卡片就真成了一个知识点,其中见和感是学习过程中的收获,需要能够确实吃懂,比如今天看到的“一价定律”,见中的内容就要求能够提取出合适的事例来;感的内容就要能够联系事例解释清楚概念;而思就要能够以此为点,发散链接出不同的适用项目和行业的事例来;行则要能清楚的知道这个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适用边际。而以上就是我下步需要注意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