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百天写作,第7天

为什么要用批判性思维
从今天开始,我将围绕“批判性思维”这一主题,分①为什么要用批判性思维;②如何准确找出论题和论点;③论据的效力;④论证的逻辑;⑤结论的合理性等五块内容,跟大家进行一个交流。下面我们进行第一部分内容:为什么要用批判性思维?
我们外出逛街的时候,经常会被派发花花绿绿的促销广告,商品大减价、买就送,让我们觉得今天买到就是赚到,错过就是遗憾;翻开杂志,很多影评家迫不及待地告诉我们,那些电影不容错过,那些电影不看为妙;用手机查看附近饭店的评价,哪家服务强、哪家味道好、哪家环境棒,哪家高居食客失望榜榜首;当你想看书时,什么“5本小说看的都说销魂”,什么“入门10个行业的10本书”等等的这些信息。这些信息都是带有他人观点的。影评家告诉我们电影好看与否的同时,也将他本人对于这部电影的看法传达给了我们,发布促销广告、撰写书单、点评饭店,也都是这样,都是用信息包裹着个人观点传达过来,但这些信息中的观点和看法又有哪些是我们可以笃信不疑的呢?
生活中,我们往往要对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回应,并做出必要选择。而这时常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不管读到什么还是听到什么都一股脑儿接受,久而久之习以为常,我们会把别人的观点当成自己的观点。而另一种则是通过对自己所经历的东西进行质疑,以便对其到底有多大价值自行做出评判。这两种情况虽然最终都能够形成属于自己的观点,但作为一个富有思想的人,我们又怎么心甘情愿沦为他人的思想奴隶呢?
类似于上述的被动接受观点和主动评判形成观点,在学习上也对应着两种不同的方式,即:海绵式学习和淘金式学习。
海绵式学习,就像海绵放到水中,充分吸收水分的反应。这种学习不需要绞尽脑汁去苦思冥想,而且能够在吸收外部世界的信息后,提供一个富有成效的起点。但对各种纷至沓来的信息和观点如何做出取舍,却是海绵式学习的短板。淘金式学习,重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做出决定和取舍。这种学习方式需要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带着一定的态度观点,做好随时进行辩驳的准备,在与作者、读者、演讲者和听众的互动中披沙拣金。这里不讨论两种学习方式的优劣高低,毕竟要想在知识的河流里淘出智慧的金子,你的淘金盘里首先得有点东西供你掂量才行,基于效果来看,两种方法是可以互补的。我们重点要说“淘金”的工具——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检索信息和搜寻答案最好的方法。首先你要有问“为什么是这样”的意识,其次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意愿,哪怕你对讨论的主题所知有限也不碍事。比如:你不必成为计算机高手,也一样可以针对“区块链”改变未来生活的某些设想合理与否提出一些关键性问题,而通过评判这些问题的答案,你将会形成自己对“区块链将对未来生活产生哪些改变”的观点。
对待同一事物的观点会随着价值观和自我认知迭代而改变。在改变中,我们可以用批判性思维评价和修正自己的初始观点,也可以用他捍卫自己的已有观点。是的,这是批判性思维两个对立的用途。如果你利用批判性思维来捍卫自己当前的观点,是在使用弱势批判性思维。相反,强势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一视同仁地质疑一切主张,包括我们自己的主张。而这里说的弱势强势,其实也就是思想封闭和开放的两种状态,当我们思想封闭的时候,我们会维护自己的初始观点绝不动摇;当我们思想开放时,我们欢迎一切针对自己现有观点的评判。强势批判性思维,就是强迫自己辩证地看待我们初始观点,这样才能保证自己不会变成自欺欺人和人云亦云。两种用途,高低好坏、一目了然。所以,对自己持有的,这个我们透彻理解并客观评价各种纷繁复杂的观点,然后从千挑万选出来的最合理的观点,我们会感到自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