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

作者: 浮生茶莫相忆 | 来源:发表于2019-12-04 16:37 被阅读0次

                          《乡土》

    晓春的一生,是从土里开始的。

    村子里有个习俗,产妇临盆时要在炕上铺一层黄土,婴孩在呱呱坠地的一瞬碰见的是土,那么,这孩子就与土结了缘——不光种庄稼收谷子能得土地爷赏识,平日里也能有土地公公的保佑。

    村里人就这么在土与人身上钉了纽带,期望着每年土地都能助他们有个好收成。

    从小到大,晓春见到最多的就是黄土。黄土上安着一幢幢房子:砖是和了泥烧制的,灶膛是泥砌的,地是扎实的泥土压成的。村里也没有什么活物是不就着土生长的。草,草可紧贴着地长一片;树,树的根系深深地扎进老厚的土层;庄稼,庄稼离了土可哪能活哟!至于鸡鸭啦、狗啦、猪啦,乃至管理这一切的人们,没有一个是脚不踏土地长着的。

    晓春的父母也一辈子跟土打交道。翻土、撒种、灌水、收割、打谷……他们的手每天都触着土,土的颜色也渐渐成了他们的颜色,厚实而暖和。

    “就是这些土,养活了咱们多少代人喔!”父母感叹时会这么说。

    晓春和村里的孩子一样,忙时帮帮农活,有空时和别的同伴一起到田野里、到山坡上去。总是有捉不完的蚱蜢和蝴蝶、粘不完的知了猴;早春的后山,土里还睡着许许多多的笋,等着人去挖。

    书堂的老师告诉小孩子:中国人对土地依恋至深,讲究安土重迁;人老了也想回到故土……人从土地中来,最后也要回到土地里去,这个道理,晓春是懂得的。

    晓春离开村子去念书,到初中时来回要三个钟头,高中时要六个钟头,等考上了大学——已经不能以钟头来计算走路的时间了,因为遥远的地方要乘火车才能到达。

    于是,晓春学着那些个迁于他乡的话本子里的人,拿荷包捧了一包土带上了火车——她确定自己会想念那方土地,还有土地上的人的。到时,她也学那些文人,打开荷包,拈一些土出来,大约就不想了。

    城市对于她很热情:光彩新鲜的事物轮番招待着她的眼界,可是,她总觉得自己没办法很好地融入进去。城市的水泥地是硬邦邦的,白天烫得吓人,晚间冷得彻底;城里的人也很奇怪,有的人吃了一辈子大米,都没完整的看过庄稼长出来的每个时节;很难得能够寻找到泥土的气息,只有在雨后,去往泥泞的公园才能嗅到过于逼真的土的味道;街边的烤红薯也比不上老家灶膛里出来的香甜……

    同事让她回老家时捎几只肥壮的鸡,说是土鸡煲汤才有鸡的鲜味。

    晓春笑着回了老家,她头一次听说土鸡汤有更鲜美的味道——她忽然想起,自己也已久未尝到称得上好喝的鸡汤了。

    踏上村里的黄土地,她觉得,心变得土一样的安稳了。


    这是不久前女儿在语文周测时写的一篇作文,也可以说是一篇微小说,在年级获得了较好的成绩。且不论分数的高低,当她把试卷带回来后,我认认真真地阅读了好几遍,只觉心底的那份思乡之情又被轻轻触动了,也明白了为什么她的这篇文章会得到认可。

    女儿十岁那年,我带着她离开家乡,来到了如今生活的这座城市,一晃就是八个年头。虽然两座城市相距不过几十公里,可是,他乡终究只是他乡。我们娘儿俩在这个陌生的地方,一切从头开始,我的工作、她的学习,还有我们的生活和所有的一切,哪怕是东南西北都要重新来认。虽说不是家徒四壁,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举目无亲,我也不知道当初下决定时的勇气从何而来,现在看来,称之为一腔孤勇也不为过。

    或许,女儿就是在那个小小的年纪感受到了朦朦胧胧的背井离乡的滋味吧,以至于在她的文章里才会有一份真实的情感打动人心,最起码,打动了我。

    从小就喜欢仰望天空,看着白云朵朵在湛蓝的怀抱里悠然自得的样子,也遐想着一些什么,无边无际的,好似开心的、不开心的,只要望着天空,一切都可以变得很好。如今,依然有这个习惯,只是,多了一份愁绪——“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

    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我想,只有离乡之人才会如此感慨万千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乡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mhl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