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以文会友古今中外国学与传统文化
【酱香通鉴】这老哥儿俩蹲在大狱里学《尚书》

【酱香通鉴】这老哥儿俩蹲在大狱里学《尚书》

作者: 衣赐履 | 来源:发表于2018-10-17 09:49 被阅读43次

衣赐履按:儒家一贯标榜,或者说是提倡,君主英明仁爱,臣子耿直忠诚,君臣合力,就能建立大同盛世。然而,君主是否英明仁爱,就很不靠谱;臣子想不蜕变成马屁精、应声虫,也是相当困难的事。今天要讲的儒士夏侯胜,是个可爱的老头儿,不但耿直忠诚,而且毫不做作,让人心仪。

夏侯胜字长公,鲁国(首府鲁县,山东省曲阜市)人。少年丧父,好学不倦,先是跟他们夏侯家的长辈夏侯始昌学《尚书》和《洪范五行传》,善解灾异。后来又拜了很多当时的名家为师,做得一身好学问。再后来,夏侯胜被朝廷征召为博士、光禄大夫(特级国务官)。

【夏侯胜:“不装”的儒者】

前74年,昭帝刘弗陵逝世,大将军霍光等立昌邑王刘贺为帝。刘贺到长安后,抑制不住的兴奋,最喜欢带一票人马外出游戏嬉乐,有一次被夏侯胜撞见了,老先生就跑到刘贺的马车前劝阻,说,天气久阴而不雨,这是有臣下要图谋皇上的征兆,陛下出外要到何处?

刘贺一听,立即发飙,说夏侯胜制造妖言,让人绑了关起来。有人向霍光报告此事,霍光大惊,因为此时,他正和车骑将军张安世谋划着罢黜刘贺呢,听了夏侯胜劝告刘贺的话,霍光以为张安世向外泄露了消息,就责备张安世。张安世断然否认,于是,他们把夏侯胜叫来询问,夏侯胜说,《洪范传》上说“君王有过失,上招天罚,常会使天气阴沉,此时就会有臣下谋害君王”,我不敢明言,只好说是“臣下有不利于皇上的阴谋”(详见拙文《大将军霍光打算向皇上刘贺下狠手了》)。

霍光、张安世闻言大惊,对精通经书的儒士刮目相看。过了十来天,霍光与张安世报告上官太后,罢黜了刘贺,立刘病已当了皇帝,是为汉宣帝。

当时,国家大事都要向上官太后奏报,霍光认为太后应通晓儒家经书,于是推荐夏侯胜为上官太后讲授《尚书》,并擢升夏侯胜为长信少府(长信宫供应官,长信宫是上官太后的居处),封关内侯。到罢黜刘贺而立刘病已时,夏侯胜也参与了,论功又增加食邑千户。

前72年,五月,刘病已颁布诏书说,孝武皇帝(刘彻)行仁义,振威武,功德极盛,但庙号(祭庙的称谓)、庙乐(祭祀用的乐章)还没有确定,我感到不安,请有关官员与列侯、二千石、博士共同议定。于是群臣讨论此事,都表示应按诏书的意思去做。偏偏这个夏侯胜跳出来反对,他说,孝武皇帝虽然有征服四夷、开疆拓土的功绩,但同时造成大量将士伤亡,天下虚耗,百姓贫困,流离失所,死亡过半,再加上蝗灾四起,千里荒芜,民间出现人相食的惨事,这些积弊,至今尚未消除。因此,武帝对百姓殊少恩泽,他不应该享受特别制定庙号和庙乐。

此论一出,群臣大哗,都说夏侯胜你是不是有病啊,这可是皇上的诏命,你要抗旨不成!

夏侯胜说,就算是皇上的诏命,我也不能依从。我们做臣子的,必须坚守大义,坚持原则,直言无隐,决不能当皇上的马屁精。我的观点就是如此,杀了我也还是这么说!

于是,宰相蔡义、御史等上奏刘病已,弹劾夏侯胜非议诏书,诋毁先帝,大逆不道(这个罪过可大了,是要诛族的)。同时弹劾宰相长史(宰相府秘书长)黄霸,这家伙附和、纵容夏侯胜,不肯举劾。于是,将二人一并逮捕下狱。

黄霸何许人也?他是淮阳(河南省淮阳县)人,曾任河南郡(河南省洛阳市东白马寺东)太守丞,本年快六十岁了,可能比夏侯胜要小一些。当初,上官桀与霍光争权,霍光诛杀上官桀之后,发现对官员不能太仁慈,便遵循刘彻时代的制度,以严刑峻法统驭部下。上行下效,霍光严苛,官吏们一个比一个严苛,用以取悦上级,而这个黄霸却以为政宽和著称于世。刘病已在民间时,了解百姓都为官吏的执法峻急而困苦,听说黄霸执法平和,便将其召到长安,任命为廷尉正(司法部法官),多次裁决疑案,朝廷群臣都认为他公平。黄霸后来官至宰相,此为后话。

【怎么看都像丙吉,呵呵】

哥儿俩被关起来后,主管官员出面,奏请尊孝武帝庙为世宗庙,定《盛德舞》、《文始五行之舞》为祭祀用乐。凡武帝生前出巡到过的郡、国一律建庙祭祀,与高祖皇帝、太宗皇帝一样。

衣赐履说:此处,我们有必要解释一下,什么是庙号,什么是谥号哈。

皇帝在世时,都要给自己造一座坟、盖一座庙,皇帝死后,该庙就成为该皇帝的祭庙。皇帝死得越多,祭庙就越多,不得不为它起一个名字,就叫“庙号”,开创基业的皇帝称“高祖”、“太祖”。以后的皇帝,则一般称“宗”,而以“高宗”、“太宗”,最为尊贵。我们举例来说明哈。

高祖刘邦,他的庙号为太祖,对,你没看错,刘邦应该称为汉太祖,谥号为高皇帝,我们平时称他为汉高祖,其实是庙号和谥号的结合体。

两汉皇帝人人都有谥号,但有庙号者极少,特别是西汉,非有大德者不能拥有,刘邦是太祖高皇帝,刘恒是太宗孝文皇帝,刘彻是世宗孝武皇帝,刘病已是中宗孝宣皇帝。除了以上四位,西汉其他皇帝都没有庙号诶(元帝、平帝、成帝也曾经有过庙号,后来被光武帝给取消了)。

因此,我们一般用谥号来称呼两汉的皇帝,文帝、景帝、武帝,称呼起来非常方便。但大家发现没有,为什么唐太宗、宋高宗这些皇帝称呼的是庙号,而不是谥号?主要原因是,后世皇帝谥号的字数严重膨胀,字越多好像就越表达了子孙的敬仰一样,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太宗是其庙号,而其谥号则为文帝,没错,李世民就是唐文帝,似乎有点怪哈。这个称呼没有推广开来,据说原因在于武则天,这位女皇为了让自己当皇帝理由更过硬,自己在位时就起了谥号叫“圣神皇帝”,退位后被尊为“则天大圣皇帝”,相应的,李世民的谥号也被改成了“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显然,称呼起来相当不便,后来就转而直接用庙号来称呼他了。两汉皇帝的庙号并非人人都有,唐宋以后,则皇帝们人手一个庙号。

再往后,到了明朝中期之后,皇帝的年号往往一用就是一辈子,人们就逐渐习惯于用年号来称呼他们了,比如万历皇帝,比如康熙皇帝,比如乾隆皇帝。到了此时,这帮子皇上们的谥号长得让人咂舌啊,明太祖朱元璋的谥号为“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清高宗乾隆皇帝的谥号为“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看着就让人抓狂!

言归正传。夏侯胜、黄霸长期被关在狱中,黄霸想跟夏侯胜学习《尚书》,夏侯胜说,咱俩都是要死的人了,说不准哪天就被拉出去砍了,学个茄子啊!

黄霸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夏侯胜一听,黄霸这老小子可以啊,肚子里也有点货,于是便给他讲授《尚书》。两人在大狱里,一个不知疲倦地讲,一个不知疲倦地学,倒也时光荏苒,这一讲,就讲了两年多啊。

柏杨先生评论:夏侯胜是儒家学派的巨人,他根据良知,只身跟皇帝对抗,这就是英雄。讲道德说仁义的圣人易做,英雄难当,因为他必须有英雄行为。时至两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仍可以听到那些“逢迎上级,顺着风向说话”角色,在那里对夏侯胜,窃窃讪笑。

衣赐履说:你还别说,监狱可能真的是个学习的好地方,古人就不说了,外国的也不说了,就说国内的,柏杨蹲大狱、李敖蹲大狱,都写了巨著出来。作家张贤亮十九岁就蹲大狱,蹲了二十年,出来后就成了《资本论》的专家,紧接着出版了一系列小说,一时间火遍神州。我猜,在监狱里,心很静,学很专,精神不易散,学习效率高。据说现在一些中学,就采取监狱化管理,这些学校的学生,都是清华北大的预科生,呵呵。

前70年,四月二十九日,四十九个郡国同一天发生地震,有的地方发生山崩,有的地方城墙和房屋倒塌,死亡六千余人,北海(山东省昌乐县东南)、琅邪(山东省诸城市)两郡的太祖、太宗庙也被震坏。刘病已下诏,命宰相、御史与列侯、中二千石官员等,向精通经书的学者广泛征询应付灾异事变的办法,不要有所避讳。大赦天下。刘病已身穿素服,避开皇宫正殿五天。释放夏侯胜、黄霸,任命夏侯胜为谏大夫(议论官)、给事中(御前监督官),黄霸为扬州(安徽省中部及江南地区)刺史(督导官)。

夏侯胜正直质朴,平易近人,没有架子,他跟刘病已说话时,经常忘了对方是皇帝,直接称刘病已为“你”,或在刘病已面前直呼别人的表字(这在儒家学派看来是很无礼的事),而刘病已却也因此而亲信他。有一次,夏侯胜晋见,出宫后将刘病已讲的话说给别人,刘病已知道后责备他,夏侯胜说,你的一席话,说得非常好,所以我才转告别人,昔日帝尧的话天下传扬,至今还被人背诵,我认为你的话值得传扬,所以才说出去。

每当朝廷商议国家大事,刘病已知道夏侯胜一向直率,便对他说,先生发表高论时,不要把以前的事放在心上。不久,夏侯胜重新担任长信少府,后调任太子太傅,九十岁时去世,上官太后特赐奠仪二百万,并为夏侯老师穿了五天素服。

衣赐履说:夏侯胜太可爱了,身为儒生,竟然并不拘于礼节,实在是难能可贵。给我感觉,比董仲舒这样的一本正经的大儒亲切多啦。

不过呢,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夏侯胜这样的人,当不了太大的官。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周辅易始:有意思的官
    衣赐履:@周辅易始 这哥儿俩都善终,黄霸还做到宰相,心态真不是一般的好

本文标题:【酱香通鉴】这老哥儿俩蹲在大狱里学《尚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mjl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