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探美之美唇篇(1936字 7图)
【摘要】
相对于华丽丽的唐美人妆容,东瀛美人绘对于美人颜则偏素净,她们的欣赏点主要集中在嘴唇和脖颈,即使只有米粒般大小的嘴,也值得画家用细致的手法反复加以晕染。
【正文】
她走过硝烟弥漫的魏晋,勾勒出一个时代的轮廓翩若惊鸿;她嗅过大唐最繁盛的芳香,淋过铁骑飞起溅来的血泪。……轻歌曼舞,女儿心思,慢点绛唇,倚门回望动眼波以徐言,叙往来之相思。
红色是人类最早认识的色彩之一,象征着血管下的勃勃生机。从商代最早发明出胭脂起,将胭脂涂抹在腮红这种斜面红妆就再也没在中国美妆史上消失过。
根据这一抹红是涂与否,可将中国古代妆容大类分为白妆和红妆。总的来说占据主流地位的还是红妆,即使在汉代白妆盛行时,斜红妆面也有它的一席之地。但要说最喜爱红妆的女性是哪朝哪代,那还必须得说是大唐!
唐朝仕女喜“红妆”,这种由花钿、斜红、面靥组成的“红妆”复杂华丽,与头饰、发型协调搭配作为一个整体来欣赏。
花钿是古代女子贴在两鬓、眉间或面颊上的一种花朵形的装饰物,源头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在唐朝发展到鼎盛,宋元时渐趋没落。
斜红是古代一种特殊的面饰,梳妆时,在女子眼角两旁各画一条竖起的红色弯弯新月形。
面靥,又称妆靥,“靥”指面颊上的酒涡,因此,面靥一般指女子施于酒窝处的一种妆饰。
而脸上搽粉,是古代女子化妆的重要手段。成语“粉白黛黑”说的便是古代最早的敷粉妆法。先秦时期人们的审美观重人工修饰,讲究质朴,但这一时期的女子已经知道一白可以遮百丑,开始使用妆粉,脸色敷粉以“白”为主。后来由于胭脂的推广流行,汉代以后妇女作“红妆”者与日俱增,且经久不衰。
除了“红妆”,中国古代女性对美的追求还在“红唇”上下功夫。
唐代仕女妆容中,有一个重要的步骤——点唇,将唇脂一类的装饰品涂在嘴唇之上,突出唇形。这里所提到的唇脂,便是古代的口红,主要由朱砂融合动物的油脂制成,色泽感很强,朱砂的色彩为“红”,故古人常称女性的口唇为“朱唇”。
唇脂与现代口红最大的不同是,他们会刻意地在口脂里加入很多香料,这样女人们涂上口红,就可以“朱唇未动,先觉口脂香”,想想都觉得性感。而且这油胭脂用蜂蜡做成,吃起来应该也很甜!
从“女为悦己者容”到“女为己悦者容”的过程中,唐朝美人的唇色就如万花筒一般,时而是温暖的杏花(色),时而是活泼的胭脂花(色),时而像是犹如阳光下跳跃的桃花(色),时而又是妩媚耀眼的石榴花(色)……但最吸引人的唇间一抹朱红:温暖中透着灵动。
不得不感叹,唐朝这个繁盛的年代真是百花竞放!当时的唇妆种类极其丰富,圆形、心形、鞍形等近20种,而最风靡的要数樱桃形和花朵形。真真是对美追求到极致!
魏晋之前,女性极少作为绘画的主要题材来表现,她们总是悄然含英,又阒然零落在历史的潮流之中。
直至唐朝,开放的风气使得仕女画达到了繁荣鼎盛的阶段。而日本废除遣唐使后,也逐渐形成了大和的美人绘风格样式。同样是对于东方古典美女的欣赏,大唐和东瀛还是有着诸多不同。
相对于华丽丽的唐美人妆容,东瀛美人绘对于美人颜则偏素净,她们的欣赏点主要集中在嘴唇和脖颈,即使只有米粒般大小的嘴,也值得画家用细致的手法反复加以晕染。朱唇轻启,是在作伤春悲秋之叹,亦或是对情人的靡靡细语,着实令人踱步揣测。
日本的浮世绘,具有笔触细腻,敷设重色,描绘写实绚丽的特点,在我国也叫工笔重彩画。日本工笔画的技艺在中国的唐朝时代已日臻纯熟,而唐代与日本的文化联系又是十分紧密的,所以,日本浮世绘的画风多少有对我国历史悠久的工笔重彩画的继承和发扬。
浮世绘最开始出现是带有装饰性的,它为华贵的建筑作壁画,装饰室内的屏风。在绘画的内容上,浮世绘带有浓郁的日本本土气息,有四季风景、各地名胜,尤其善于表现女性美,有很高的写实技巧,为大众所欣赏。
美人绘在刚刚开始的时候主要描绘一些年轻的歌妓,后来也开始绘画一些有钱人家小姐的一些日常生活,之后慢慢地接近于生活化。这些美人绘都有一种独特的清新素雅气质,给人舒畅、柔美、和谐之感。
【结语】
应该说,自奈良时代以至江户时代,中国题材一直贯穿在日本的绘画史,除了唐绘和后来形成的日式水墨画“汉画”外,绘卷、绘本、屏风画、浮世绘中也屡屡出现。尤其以受明清仕女画影响而生的唐美人最多,唐子(婴戏)、杨贵妃与唐明皇、山水图等都是日本人感兴趣的题材。
而其中的浮世绘受中国古代仕女画、木版画及彩色套印术影响尤其深刻,并融合了日本当时的民间审美风尚,最终发展成为这独具日本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