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把《把时间当做朋友》磕完,阖书感叹,相见恨晚。
在写下书评之前,先啰嗦两句:
1. 推荐2017年还没有创建书单的朋友们,把这本书加入你的书单中
2. 推荐购买实体书,常备一本于身侧,时时查阅
3. 书中信息量极大,颠覆旧认知的思路极多。如果你没看懂,可能是你太年轻;如果你看懂了,欢迎一起讨论
4. 当然,这是李笑来自己的心得笔记,你可能未必完全认同,能得到有用于己的即可
一. 重建对时间的认知
时间是是无法管理的,能够管理的只有自己
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是背景一般的存在(别和我说你上了光速飞船...);不论你如何尝试想要抓住它,改变它,都无济于事。因为时间稀缺,绝大多数人都希望通过某种捷径来获取超过别人的效果,这便是所谓的“时间管理”的思路。更可悲的是,很多人会陷入“因为时间稀缺,所以放弃了立即可以执行的行动,浪费了更多时间去空想,于是时间变的更为稀缺”的死循环。
打破这个死循环的唯一方法,便是“立即行动”。
由于社会的复杂度在快速的增加,整个世界处于一个极混沌的状态中,任何人都无法预测若干年后会怎样。因此,此时的捷径可能放大时间尺度来看反而成了绕远;而像笨蛋一样埋头苦干,反倒成为了连接现在与未来的唯一最短距离。
放弃捷径思维,放弃尝试“管理”时间的思路,设定一个略高于自己能力的目标,然后立即行动,坚定的执行,让时间成为朋友,陪伴并浇灌自己的努力,才是每个人能够采取的最优解。
二. 了解心智的力量
人与人的差距之大,仿佛不是同一个物种
这之间的差异,便在于心智的力量。而所谓心智,便是每个人对于这个世界本质的认知。
如佛家所言,这个世界的真相和本质,可能并非我们能够通过人类所拥有的器官能够真正捕捉的,这便是所谓的“非空非非空”,即:这世界的本质既不能用“空”来描述,也不能用“非空”来描述,而是存在于我们能够描述之外的。用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描述,也可以说“语言是我们认知世界的边界”。
佛学家也好,哲学家也好,这些说法告诉我们:可能我们无法真正的捕捉世界的本质和真相。But,不同的人对于世界本质认知的深刻程度,依然有着天壤之别;能够深刻认知世界本质的人,和那些被自己浅表感官所蒙蔽的人,真的不再是一个物种,以至于对于同一事物的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反相悖。
比如,绝大多数人认为,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李笑来的评价是,自己擅长的事才是所谓“喜欢”的事,而要擅长这件事,就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心力去练习去尝试,即便在最初的时刻,你可能看上去并没有那么喜欢它。而时常抱怨不喜欢自己手边事的而常说“将来要去做自己喜欢的某某事”的人,只是因为TA们还没有遇到挫折,而一旦遇到,就有可能为自己找借口,说“可能我也没有那么喜欢”。于是,这世界上永远都不存在一份TA们真正喜欢事。
这就是因果的倒置,实际上,只存在先付出并擅长从而喜欢,这一条逻辑;核心,还是“立即行动”。
3. 培养耐心
成功的核心要素是“耐心”。 而“缺乏耐心”便是成功最大的阻碍。
李笑来对于缺乏耐心有如下精彩的总结:
懒惰,是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时间精力去做任何事。短视,是缺乏耐心而不能运用心智的去展望未来。草率,是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时间精力去认真调查研究。肤浅,是缺乏耐心而不能运用心智深入思考。夜郎自大,是因为缺乏耐心而拒绝观察外面的世界。而所有的成见与偏见,都是因为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认真分辨每个个体的特征,而宁愿用粗暴简单的分类方法替代思考。
4. 行动的力量
不论道理听上去多么的合理,离开行动,便跟你便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不论书里有多上精彩的思辨,你不用自己的思考重新架构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便不算是有用的知识。
不论你有多少理想,不立即开始行动,便永远只是躺在你脑海里的梦想罢了。
再次重新梳理,你需要做的事情是:
运用心智的力量,重塑对于世界的认知,设定合理的目标,带着足够多的耐心,立即开始行动
其实如篇首那多啰嗦的几句,书中奇思妙想,如火花迸溅,实为太多,最好常备于测,时时翻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