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我们常把等和耐心混为一谈。其实聪明人懂得,什么时候该有耐心,什么事则不能等。
可以用努力改变的事情不能等,不能用努力改变的事情要有耐心;该做的事不能等,对结果却要有耐心;人生目标不能等,对人性却要有耐心。
等和耐心不一样。在我看来,成功的人多半知轻重、有条理,会把许多事情放在不同的抽屉里。
理出头绪是一种基本智慧,分门别类是一种哲学。在人生混乱时,最不能等,越等越会使人陷入混乱。
㈡瞿秋白得知临死的消息时,正在伏案书写绝笔诗,他一边手不停挥,一边镇静地说"人生有小休息,有大休息,今后我要大休息了。"他上身着黑色中式对襟衫,下身穿白布抵膝短裤,黑线袜,黑布鞋,到中山公园凉亭前拍照。一位临场记者当日报道说,"瞿来到公园,全园为之寂静,鸟雀停息呻吟。信步至亭前,已见小菜四碟,美酒一瓮,彼独坐其上,自斟自饮,谈笑自若,神色无异。"餐毕,出中山公园,步行二华里多,至刑场,系长汀西门外罗汉岭下蛇王宫养济院右侧的一片草坪。瞿一路手持香烟,顾盼自如,缓缓而行。沿途唱歌, 《国际歌》是用俄语唱的。到达刑场后,瞿盘膝坐在草坪上,对刽子手微笑点头说"此地甚好! "饮弹洒血,从容就义,年仅36岁。
㈢就算你变成一个笑话集锦,别人也不会觉得你幽默。
人为什么会发笑?总的来说,发笑的机理有三个,它们分别是:意外感、优越感、宣泄感。
首先,意外感让人发笑。
你可能听说过一个叫康德的大哲学家,他就说过这么一句话:在一切大笑里, 肯定有荒谬、背理的东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因为笑话中的逻辑,跟我们平时认知的逻辑不一致、存在矛盾,所以幽默才产生的。
举个例子,脱口秀演员黄西在表演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上帝让我成为了无神论者。
在这句话中,“上帝”和“无神论者”就是一对经典的矛盾。再举个例子: 我最讨厌两种人,一种是地域歧视的人,一种是北京人。
相信你一定反应过来了: 讨厌北京人本身就是地域歧视, 所以这个表达存在着明显的逻辑矛盾,这是我们产生笑声的根源。
说完了意外感, 我们再来说说发笑的第二个机理,也就是优越感。
托马斯· 霍布斯说过:“ 笑,是发现事物的弱点,突然想到自己的某种优越感时,那种突然的荣耀感。” 听起来很绕,其实意思是每次当你看到有人尴尬或者被羞辱的时候,你会在对比下产生一种优胜心理。
比如说,你在路上看到有人踩到了香蕉皮,摔了个四脚朝天,你可能会忍不住发笑。这种情况就属于优越感,你走得好好的,而他就踩到了香蕉皮,而且摔得很难看,你的优越感一产生,笑也就产生了。
再比如雷军的AreyouOK的鬼畜视频,为什么大家会觉得这个好笑?因为他被全世界发现英文发音很不标准,但你没有,你就产生了优越感。
最后, 宣泄感也能让人发笑。哲学家斯宾塞说过: 笑是对压抑神经的释放。这个意思,是宣泄也能产生笑,产生幽默。
给人宣泄感的典型例子,就是那些禁忌或者敏感话题的段子,比如说,荤段子、政治段子。政治段子为什么能让人产生宣泄感呢?因为他向上攻击了,向上攻击, target up,指的就是要吐槽身份、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你看全世界的段子手都喜欢吐槽川普,为什么?因为他又有钱又是美国总统。
我再用一个例子来解释为什么宣泄感能产生笑:我家楼下新开了一家拉面馆,拉面一上,肉片特别薄,我就叫:“老板,关门!”老板问:“为什么?”我说:“再不关门这些肉片就被风刮跑啦。”
“老板,关门!”是一个异常信号,一句很不客气的话。这个信号会令人一惊,感到紧张。你听到会想,哎呀,可能顾客和店家要发生冲突了。可是后面一解释,原来是虚惊一场。
你想达到最后的宣泄和释放,你就要先营造一种紧张感,后面再解除。也就是说,你前面冒犯得越过分,后面解除得就越爽。
了解到笑是怎么产生的,我们再来谈幽默是什么。可能这时候你会想,幽默,不就是让人发笑嘛?这么说没错。
但是你想想,能让人发笑的东西很多,如果你仅仅是为了让人发笑而让人发笑,那其实不能叫做真正的幽默。
打个比方,你的生活中是不是会遇到这种人,他会给你讲很多网上的段子和笑话,可是你并不会觉得这个人幽默,可能还有点烦,对不对?
所以就算你变成一个笑话集锦,别人也不会觉得你幽默。
那么幽默是什么呢?如果让我对幽默下一个定义的话,我会说:幽默是从一个有趣的视角来讲述真相和痛苦。这个定义里面有三个元素:第一,有趣的视角。幽默是一种POV,point of view,也就是世界观的意思,就是你要站在一个独特的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这个视角跟正常的视角是有偏差的,这个偏差的角度造成了新奇感、意外感和幽默感。
你可能知道《乡村爱情故事》这部电视剧,里面有这么一个桥段,护士问赵四:“你在找什么呢?”赵四说:“请问厕所在哪个科?”这是赵四这个人物的POV,他所站的位置决定了他会理解不了一些东西,这跟我们是不一样的,所以他的视角,是独特的、有趣的。
说完了有趣的视角,我们来说幽默的第二个元素,就是真相和痛苦。幽默是关于真相和痛苦的表达。正常说话大家会说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但是幽默是,你要告诉别人你痛恨什么、你不擅长什么、你搞砸了什么。
所以,失败是幽默的好朋友。你记不记得有那样的时候:你给好朋友讲自己的囧事,好朋友被逗得哈哈大笑,越囧越好笑?比如一次失败的表白,比如越想讨好一个人越是说错话,比如当众出糗,或者考不上大学的经历、找不着女朋友的经历,等等。
当时这些你觉得很囧的东西,在喜剧里面叫做真相。所以你要幽默,你就要从真相中寻找素材。
而痛苦是你从真相中提炼的主题。痛苦让你的段子产生了深度,让你的段子在深层与观众产生了强烈共鸣。
这也就是说,幽默有个特质:你要观察自己的失败经历,你要关注一个事物矛盾的、消极的、负面的点。喜剧很多时候是从负面出的,往往痛苦在哪里,笑点就在哪里。
我的同事小乙有这样一个段子:小时候我家特别穷。有多穷呢?不管每次我生什么病,我妈都从抽屉里拿出风油精。
怎么样,听起来是不是又心酸又好笑?这就是我们说的:痛苦在哪里,笑点就在哪里。
还有一个笑话是这样的:一群男人上了天堂,在天堂的门口,上帝说:“活着时候怕老婆的,站到左边来,不怕的,站到右边。”几乎所有人都站到了左边;只有一个小老头站到了右边。上帝非常惊讶地说:“其他的男人都站左边,你怎么站右边呢?“老头说:“人多的地方不要去,我老婆交代过我。”
在这个例子中,真相是男人一般都会怕老婆,痛苦是,这种恐惧对于一些人来说终生挥之不去——你看看,上了天堂还要听老婆的。
当然并不是只有生、老、病、死这种大真相和大痛苦,有些生活中的小真相和小痛苦也是可以表达的,只要大家能够产生普遍共鸣就可以。真相和痛苦无时不在,只要你意识到这一点,就能随时调动你的幽默感。
比如说,老板在新年大餐前跟全体员工开了一个冗长的会,副总上来做总结陈词,他意识到大家都坐了很久,都很期待接下来的大餐。他是这样开头的:我知道大家都坐了很久,也很着急去吃新年大餐,所以我尽量简短。谢谢大家!我们出发吧!
大家哄堂大笑。所以,有时你不用非得讲个笑话才能赢得笑声,审时度势,你简单地点出这个情境中的真相就可以。
幽默的第三个元素,就是幽默往往是原创的,它是你即兴应对世界的一种表达方式,你可以通过幽默,告诉这个世界,你对于很多东西的独特观点。好的段子不光是让人觉得好玩,同时也让人了解你,建立起一种对话感。所以不要讲别人的段子,幽默最好是真实的,而且能反映你的个性。
幽默不是讲笑话,不是讲别人的笑话,它比讲笑话要有智慧和有力量得多。幽默是从一个有趣的视角来讲述真相和痛苦,是一种有智慧且有力量的自我表达。
㈣我在上海那些年,总是在腊月二十九或三十回家。我爸在火车站接上我,先问:“要不要吃馄饨和汤包?”“要!”一笼汤包,一碗馄饨白汤加辣,吃得嘴都被黏住了。
一进家门,将身上的衣服都换下,家里自有我以前的衣服,换上。这么一来,我妈才满意:仿佛这才是回家了。
如果来得及,腊月二十九和三十,我会陪爸妈去菜市场采购,顺便跟菜贩们一一道别:“还不回去过年呀?”“今天做完,就回去了!”“那么新年见!”“好,好,新年见!”
除夕那天,我常看着长辈们从早上便开始忙。最早是外婆在厨房指挥,后来外婆年纪大了,就都是我爸妈做了。年夜饭不讲贵,但要厚实、肥美、浓油赤酱、甜。这一顿通常会吃很长时间,五点多上桌,拖拖拉拉地吃,用我妈的话说就是“从前三灶吃到后三灶”,经常到七点多,汤凉了,我妈再回锅热一热。春节联欢晚会开始,我们一般是边吃鸡汤泡饭或面,边举家看电视。外婆以前喜欢嗑着瓜子看,后来牙口差了些,改吃水果软糖了。
除夕夜,厚实肥甘的年夜饭,频响的电话,令人眼花缭乱的春节联欢晚会,漫天烟花,便是我记忆中最浓厚的年味。年夜饭岁岁年年相似,所以过年的时候,我总觉得回到了小时候,回到了什么都不必细考虑的时节。
大年初一,早饭是酒酿圆子年糕、稀饭年糕,配上自家腌的萝卜干,求的是步步登高、团团圆圆。
初二初三初四,就得下乡走亲戚了。乡下开宴席,按惯例请师傅来,在院子里支起锅做菜,喧腾热辣,乒乒乓乓。父亲跟叔叔们聊天,母亲和阿姨们拉家常。来探亲的远房亲戚中,有年轻的姑娘红着双手,提着开水为一家家长辈泡茶,一被人夸貌美就红起脸来,转身跑了。
大概,刚回家那两天是最舒服的,与亲人久别重逢,格外欢热。从除夕热闹到年初四,被爸妈牵着,见了太多亲戚,说了太多话,喧腾得有些累了。
到年初五,又该去菜市场买新鲜蔬菜了。回家过年的菜贩,有些也回来开铺子了。大家小别数日,都无比惊喜,彼此道:“新年好!恭喜发财!”于是,新的一年开始了。
那时,我总是在年初六或初七回上海。其实我这样的自由职业者,在家待到正月十五也没事,只是觉得,在家太舒服了,会有一种从此离不开的沉溺感——颇像红豆沙年糕,吃得腻甜,吃完犯困,只想睡觉。
于是回到上海,在自己的房间里,拾掇一下,又回到熟悉的那个世界了,又要开始精神抖擞地干活了——但也从那时起,又开始想念故乡了。
最想家的时候,是返乡前和离家后的那一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