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就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
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约翰 • 克利斯朵夫》罗曼 • 罗兰(法)
大部分人的一生都是这个逻辑,
年少的时候充满激情,
有无尽的理想想要去实现,
正所谓年少轻狂;
可一但步入社会之后,
激情、理想慢慢地就被现实给磨光了,
曾经的少年光芒也就消失了,
开始为现实所奔波,
开始日复一日地重复定格的自己,
这也就是所说的很多人在三十岁就死了,到了七十岁才埋葬。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人到底为什么而活着?
或者只有在午夜梦回的时候,
才会短暂的、刻骨铭心地问自己,
太阳升起的时候又开始重复日常的重复。
习惯了?
无可奈何?
人人都如此?
这是世人的常态,
这就对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