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道、道,真玄妙,吃饭喝水拉屎屙尿,果真道否?……否也!”
道为何物?道乃实物!
“玄、玄、玄,道不难,行住坐卧穿衣吃饭,果真道否?……否也!”
道为实物,实物何解?天地之间,氤氲一炁,此即道!
“炁、炁、炁,非空气,莫拿金砖做泥捏,科学发展来解释,原来大道早已知。”
炁究为何物?能量!
难、难、难,道最玄,无忧如今来点穿,莫谓空空是大道,日用平常在其间”
能量何解?此能量非彼能量,此能量乃正物质与反物质相碰撞,物质湮灭,唯余能量之能量;莫作世间热能动能势能风能电能等,万事万物莫非此能量衍变而来,此即“物质≈能量”!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寥,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一”,指的便是第四十一章“有生于无”的“无”。之所以把“无”称为“一”,因为它不可被分割为“二”,浑然一体而已。一阴一阳,谓之道也。
天下万物,只要有形有质,就可被一分为二,拆分出前后、高下、大小、长短等对立的“二”来,但唯有“无”不可被分割为“二”。我们不能把无形分割成大小两块无形,也不能把无声拆成高下两种无声,因此“无”是不可分的,只能归属为“一”。
“一”,直接上承于道,由道而生。所以《庄子·知北游》说“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我们的精神便是“一”,它无形无质不可分割,却又真实存在,运转不停。
“二”,即为“有”,有形也好,有质也好,有声也好,只要是“有”,便可以分割为“二”。
“三”,为“一”和“二”的结合,所以叫“三”。如第十一章所说“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屋子之所以产生,正是由墙壁与空间共同结合而成。有无之用,天地万物,莫不如此。
直接上承于道的“一”,除了《庄子》提到的“精神”,《道德经》提到的“无”,应该还有第三十二章所说的“始制”,万物生而遵循的规制。所以“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所以“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天下正。”
中国传统文化中,历来讲究天人合一;道不远人,人却越来越远离了道,越来越迷失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千疮百孔的世界里。道在天边,也在眼前。脚下的路是向前走的,悟道却是向后退的;一前一后也让人沉思其中。
多读书,明事理;多实践,长见识;多积淀,知进退。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