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教转化的系统设计

作者: 海门中专_宋雅玲 | 来源:发表于2020-07-26 23:25 被阅读0次

我们遇到的最大难题在于,如何在现有的结构化、制度化的学校教育中培育儿童成为心智自由的终身学习者?

在对欧洲诸多国家分析后,哈罗斯和米歇尔等人提出在学校系统中培育素养的三条路径:

将素养融入国家层面的课程目标和课程标准中;变革评价,运用基于信息技术的过程性与真实性评价;创新课程和教学的形态,比如采用项目化的学习方式。

第三条路径又分出如下三种不同的子路径。

●融合素养与现有学科课程。在所有相关学科领域的目标中都融入素养,改变课堂中学与教的方式。这种方式适用于通用型的素养。

●独立设置相关的素养课程。在跨文化、金融等领域素养上,因为很难和现有的国家课程对接,所以相当一部分国家是通过独立设置课程的方式来进行的。

●设立跨学科的主题。综合多个学科领域,通过跨学科的主题活动、 项目化设计或直接进入真实的专业领域学习来同时培育学科素养与通用型素养。

这三条路径各有道理,也各有利弊,需要整合思考。就学习基础素养而言,它是通用型的素养,适用于所有领域,需要融人现有的学科课程中,如来在现有课程体系之外再独立设置学习素养课程,就很容易变成心理学中的形式训练。而学习基础素养的培有又不是仅通过单学科的培育就可以形成的,要形成情境间的迁移能力,解决复杂的问题,培育灵活的心智习惯,形成整合的心智,跨学科的学习和实践是必不可少的。

围绕上述转化的问题,我们又思考了三个相关的问题。具体而言,第一,素养的提出对课堂目标意味着什么?

素养本质上是一套新的目标系统,是育人目标的具体化。需要寻找到这套目标系统和原来的以知识目标为主的系统有机结的点。从现有的研究看,这个“结合”可以通过对原有知识点的系统升级来完成。升级之一在于用概念来统合琐碎的知识点,将概念和概念间的关系作为素养的知识基础。培育素养的情境带有真实世界中不良问题结构的特点,越是复杂的情境,其背后所依赖的知识越具有整合性、模块化和抽象化的概念特征,而不是平常课堂中零散的知识点样态。升级之二在于将素养转化为实现这些知识的学习实践,也就是将原来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具体化、可操作化。

第二,素养对教育过程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我们需要进行学习的设计。

如果说教案设计主要是对知识点进行安排,学习设计就主要是通过对“知识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学生和知识之间的关系”与“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行安排,从而让学生主动主动而投人地学习。

我们将其归纳为三个设计要素:学习情境、学习规则、学习工具。设计可以让学生产生真实的学习情境和实践任务,改变学生参与学习的社会结构,同时给学生提供思维外显化和反省的学习工具。

学习情境:知识的意义化

学习规则:学习的参与结构

学习工具:思维外显化的载体

这三个要素可以单独突破,亦可统整设计,处于不同变革层级的教师可以自由选择。

学习设计促进学习者知识、能力、态度的整合。学习素养不会降低对学科的要求,反而会提高对学科的要求。因为它要求我们不仅对课程标准进行细化,还要站在学科的角度理解课程标准中的关键概念、能力与真实世界中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三,如何形成支持大多数教师和学校行动的框架?

朝向学习素养的教育系统的转型是一个漫长的旅程。在各项评价制度和课程结构没有发生根本变革,教师的教学思维主要指向知识点的评测体系下,迅速地进入跨学科的、课程结构式的、颠覆式的变革,勇气可嘉,但并不太可取。为此,我们形成了三个关于变革的方法论,搭建行动支架。

1.用实验的方法突破新的学习形态

学习设计特别强调“理解”。“理解”兼有理论和实践的意义,用一句经典的话来说:如果你要理解教育的各种革新形态,你需要能够将这些革靳形态做出来。

要实际做出来,就要进入一线中,在真实的课堂中尝试突破。为此,我们设立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实验室、游戏化学习实验室手和项目化学习实验室三大实验室,运用“实验研究+设计研究+行动研究”的机制,突破关键技术点。

三大实验室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为主体,将融入学习基础素的游戏化学习和项目化学习作为可选择的学习新方式,构建“一体两翼”的整体格局。

以项目化学习为例:

怎样设计激发学生主动投入的驱动性问题?

如何解决知识系统性和项目化学习的知识情境性之间的矛盾?项目化学习中的分组怎样才是合理的?项目化学习成果展有哪些要点?

项目化学习中怎样激发学生的个体责任?

2.形成课堂实实践的三级路径

第一层级:有安全感的课堂。

第二层级:横向联系的课堂。

第三层级:合作解决大问题的课堂。

3.基于学习设计教学与课程,形成学习一教学一课程的一体化三级路径隐藏着从单课的教学到单元、学期、学校课程结构性变革上述个基于学生学习规律不断扩大、升级的变革方法。

从尊重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出发,在课堂中进行微小的变革,促进个体独立学习的深人,促进学生相互之间就挑战性问题展开倾听、讨论、争论,引导学生在问题中思考大概念、进行迁移。

在上述路径中,直到第三级课堂,才表现出单元整体重构式的、学科或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样态,涉及对课程的结构性调整。诸如项目化学习之类的学习设计,不是简单的教学法的变革,它涉及对知识观的重新理解,对学习关系、话语和实践的重构。宣称课堂转型、课程变革很容易,难的是把握课程变革背后的学习科学性,真正将“培育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的目标落到实处。

相关文章

  • 学与教转化的系统设计

    我们遇到的最大难题在于,如何在现有的结构化、制度化的学校教育中培育儿童成为心智自由的终身学习者? 在对欧洲诸多国家...

  • 在线教育系统设计与实现--需求分析

    功能需求分析 系统功能模块概述 在线教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用户之间的“教-学”关系为基础展开设计。系统的学习者那端...

  • 杨鸿年讲座简易版笔记

    主题:学与教 大二之前单纯学,大二之后边教边学 和声: 转化成简单的规律如下: 稳定协和功能色彩 特殊与普通的交替...

  • 学与教

    要想系统地教,就得系统地学。学与教的不同就是,学,容易懂和掌握;教,则不仅要懂,还要对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 Spr...

  • 综合|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

  •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第一天)

    一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学与教不能交换位置) 二 教学系统 5要素 学生 教...

  • 考研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摘要: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

  • 被迫的第一排,哈哈哈

    以学定教,以教导学。 讲教师中心转化为学生中心,强调学生主体性。太极阴阳,基于教什么的怎样学。 改革必然促进了质量...

  • 共读第十九天《为“真学”而教》

    建议十八:卷入“玩一玩”,走入乐学胜地 课程改造的路径是把教转化为学,再把学转化为玩。 其一玩是一个“可远观而不可...

  • 2016年2月16日

    给小侄女补习功课,从学与教思维转化中领悟到很多。回顾自己以前学习时只是蛮学苦学不知思路,不找方法,结果适得其反。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与教转化的系统设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mpnl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