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数学大师丘成桐说:“数学并不枯燥,而是我们把它教枯燥了。”在应试的压力下,很多教师常常把数学课变成“告诉”课,这样的课堂让学生爱上数学是很难的,而且也让数学失去了它本身的文化味。在《数据的图示》一课中的各个环节我进行了不同的情境创设,让课堂学习变得生动有趣,高潮迭起。如课堂引入环节,我利用全球气温的变化,《巴黎协定》等等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下子将学生带入学习状态,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使学生对数据的分析产生了极大的欲望,Excel等一表三制的运用给予数学课堂更大的包容度,既激发了兴趣,又增强了课堂的灵动。在本课中我引入了国外多中国的质疑声,带领同学们一起寻找数据,以数据说话,以事实辩证,让同学们在解决问题,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与价值之余,对祖国有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自豪感。在这些丰富的学习情境之中,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思维被激活,同时数学素养得以提升。
教学的过程一定是人际互动、智慧碰撞的过程,数学学习离不开学生对新知的再探究,要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顾冷沅敏授在《课堂教学与.教师发展》中指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应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这就是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故教者在课堂中不要太“聪明”,要“愚”一些,让学生发起富有成效的关于学习的话语。通过精心编制了例题,让学生先寻找,然后体会数据的魅力。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围绕这一真实的学习主题全身心参与学习,进行了知识的主动建构,获得了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师在生生交流的过程中一直是一名组织者和引导者,提出如:“刚才那位同学的观点是什么?谁有补充?谁能纠正?谁发现了问题?谁有不同的见解?你的理由是什么?从何处得来的灵感?为什么?"等追问,教师以自己的“愚”逼出学生的“智”,进而发展学生的素养。同时课堂因为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大胆展示而更加鲜活生动。
基于核心素养进行项目化教学设计的课堂是“灵动”的数学课堂,是建构知识、启迪思维、提升智慧、养育人格的课堂,教师的境界决定了课堂的境界,故需要教师加强学习,转变教学理念,依托核心素养设计教学,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生根,融入每一节课中,让课堂灵动,焕发生命的活力。
网友评论